让学习更平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7-20 10:33:28

让学习更平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之我见

【摘要】初高中衔接教学,是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最大关键。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教学

人们都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数学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是情有独钟,也往往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以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了数学上,从此一蹶不振,“惧怕”数学。此时此刻,作为老师,作为学生可敬可亲的朋友,若不能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上的误区或不足,那么这名学生就会由怕数学而怕学习,当一个学生连学习都感到害怕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教育失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是“育人”,而是“毁人”的时候。

在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经历过在初中教学时的简洁与洒脱,也经历过在高中教学时的迷茫与困惑,笔者深深感到在高一之初,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是解决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最大关键。而要做好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强化初高中学习差异。

有人形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 而 "数学理念"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

高中数学相对初中而言,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没有及时转变学习方式,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及时提醒自己用心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跟上老师的思路,结果往往就牺牲在起跑线上。

第二、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指导,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成就未来,习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和失败都与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在说: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又如说李四表达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习惯养成的愈多,个人的能力就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就是养成种种习惯。 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其中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更是关键!高中阶段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时为了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他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课堂学习的启示环节,课前预习可以了解教材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提出自己觉得疑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听课,重点就会更加突出,听课人的针对性就会更强。对于预习时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因为盼着老师能够解决,听课的注意力必然十分集中,领会知识就能更快一些。这些都说明把预习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提高听课效率。另外,由于课前预习时超前准备和超前思考,因此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也就有利于学生顺利的养成良好的高中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成绩。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的科目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已不再是负担,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动地寻觅珍宝,乐此不疲。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感知敏捷、记忆牢靠、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比较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新颖有趣的东西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学生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的学习一开始是很有自信心的,只是在父母和教师过多的批评和责备,或者多次的考试失败后让他们失去了自信。要转变这个现状,我们教师就一定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而且无论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要坚信: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卓有成效。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自信、教学热情点燃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心态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心态。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心情不好的教师,走进教室,他的学生也就失去了听好一堂课的自信。

总之,兴趣能帮助自信心的树立,拥有自信心更会有学习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树立自信心,学生才能找到出路。

上一篇:谈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农村中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