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个新建行

时间:2022-07-20 09:33:01

中国建设银行终于如愿抢滩海外市场。10月27日,也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一个光辉的记号。有了建行这个良好的开端,其他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也在紧锣密鼓,加快海外上市的步伐。

成功上市,终究是一件可喜的事。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做财务和法律尽职调查,从全国调到北京的资料第―批是22.5吨,第二批又补了12.4吨。不知道建行为了这次上市准备了多少吨材料,但是估计也不会比中国银行少。

海外上市,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并非只是做做上市材料这样的表面文章就可以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建行上市,也是历经了财务重组,历经了汇金公司注资,如果真要算一笔细账,建行上市的成本绝不是一个小数。

建行上市,彰显了中国政府的魄力和坚定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上市前,建行爆出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郭树清临危受命,出任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接掌建行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推出引起巨大震动的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成如容易却艰辛。

但是,上市不是目的。国有银行上市,只是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必经阶段,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完善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使得中国的国有银行在WTO这个大背景下更有竞争力。

银行上市也不是终点。不是说国有银行到海外上市了,所有的积弊都会得到彻底根除。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只要是上市公司,就难免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中国,甚至还有一种怪现象,一些企业在没有上市前很优秀,上市之后反而问题丛生。

故而,绝不可懈怠,无论是银行本身,还是监管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

站在国有银行的角度,海外上市也许只是一个融资行为,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但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国有银行海外上市有另一层作用,就是向海外市场分散金融风险。

根据商业的游戏规则,海外的投资者们承受了风险,投资了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就应该努力经营,给予自己的股东们一个合理的回报,这是无可置疑的。

因此,有必要给建行一点压力。作为一个更国际化的银行,作为一个更成熟的商业银行,建行也应该能够承受各种压力。其他要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也要做好承受压力的准备。

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只是一个方面,甚至只是上市公司不那么重视的一个方面。对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显然还有更紧迫的压力。中国正在履行加入WT0时金融开放的承诺,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来中国跑马圈地。

外资银行实力雄厚,服务周到,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劲敌。有一件往事,中国的银行家们记忆犹新。2002年3月,南京爱立信凑足19.9亿元巨资,提前偿还了南京工商银行和南京交通银行的贷款,然后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了同样数额巨款。

还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金融市场就要全面开放。时日无多,蹉跎不得。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在积极筹备海外上市,显然是想要在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前,尽可能使得自己的资金实力更雄厚,治理结构更完善,缩小与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水平上的差距。

但是,有些事情急不来,需要给建行一点时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但是聚集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

花旗银行蜚声四海,但它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追溯起来,已经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而建行,它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954年。与花旗银行这样的国际大行相比,建行还十分年轻,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很年轻,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

虽然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说后发是一种劣势,但是,在许多人看来,后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后发即使不能先至,但是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建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直接汲取那些国际大行的经验教训,对自己进行再造。

下一个花旗,下一个摩根,这样的目标对建行来说,还是太遥远,也不实际。但是,经历海外上市,建行有望呈现一种新的气象。结构决定功能,新的股权结构,或许将来还会有一个新的管理层,对建行以后的决策以及执行将会产生影响。

不过,建行的盘于是很大的,目前进入的战略投资者能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还很难说。但是,更加国际化,是一个趋势,治理结构更完善,也是一个趋势,建行将沿着良性的轨道运行。建行海外成功上市,也将成为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到海外上市时可以借鉴的一个样本。

如今,大家都对一个新的建行有所期待。当然,这种期待,不仅仅只是对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期待,而是对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严峻现状有望得到改善的一种期待。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要脚踏实地做一些实事,各位的期待才有望成为现实。

上一篇:走了,最后一个抬棺者 下一篇:建构健康、开放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