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20 08:18:5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及研究,我认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大致可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激情导课,诱趣;二是处处设疑,激趣;三是创设活动,调动情趣;四是进行竞赛,促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十分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制约着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及研究,我认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大致可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情导课,诱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率,显得尤为关键呢?这就要从导课入手,通过精心设计导语来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长期以来,老师们不断探索,提出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音乐歌曲导入、插图导入、谜语导入、影视导入、对联导入等等,不胜枚举。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激发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在教学《口技》时,为学生表演了海潮声,激发了学生对各种不同潮声的探知欲望,于是他们有的自告奋勇模仿马蹄声、车轮声,有人说这些都没玖月奇迹表演的好,她能用双排键模仿百人合奏团,管乐、弦乐等各种乐器能一起发出。这时笔者告诉学生,其实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更奇妙,里面的口技表演者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自行打开课文去读了。

二、处处设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率呢?这就要从设疑入手,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导向知识的彼岸。设“疑”是有讲究的,好的设疑就像抖包袱一样,层层打开,只有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其实,一些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有时不是不会发言,而是由于老师未能打动他们的心弦。只要设“疑”能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和“兴奋点”上,他们便不由不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过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我要求学生思考: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呢?是怎样打的?打的效果如何?鲁提辖为什么最后要边骂边快步走掉?能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于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绪联翩,激情如潮,课堂气氛便活了。

三、创设活动,调动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率呢?也可以创设活动,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该创设怎样的活动呢?其实,活动的形式很多,演、诵、议、说、唱、辩均可。

(一)演

《廉颇蔺相如列传》篇幅较大,故事情节较强,人物角色明确,笔者将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导演,再由学生报名安排角色,并由“导演”审核后给报名者分配角色,先带课本登台表演,注意表演好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随后,让导演编好剧情,配上台词,让学生脱离课本登台表演。这时,“导演”威风凛凛,“演员”卖力投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起来。表演结束,我还安排了评说活动,让学生对每个表演者进行点评,然后针对点评的精华意见,进行再演,全体学生无不兴趣盎然。

(二)诵

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诵读出来,那更会取得以声感人、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教学诗歌、散文时,不妨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让学生的感情能融进名篇的字里行间,让他们受感染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议

指导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议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四大名著《西游记》中,针对妖精总能捉到唐僧,但总是吃不到唐僧肉,同学们议论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妖精太讲义气,有好吃的不想独享;二是妖精太讲文明,吃唐僧肉前总要洗净,还要吃出花样;三是妖精太大意,捉唐僧时费尽千辛万苦,得到后有时大意的有点骄傲!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既然想长生不老,就要抓住机会,捉到唐僧不管脏净,先咬他一口肉吃下肚子再说别的!这样的议论,有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四)辩

有时,针对不同的观点,对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不仅能议,还要辩,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也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动力。辩论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昂,拼命钻研教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仔细寻找论据,这时老师可以做适时点拨,课本上的问题辩论清了,教学的目标也就相应达到了。其实,好的辩论,不仅能引发思考,还能激发对教材及语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五)唱

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如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唱《好汉歌》;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以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话剧《白毛女》时,可以唱《北风吹》、《扎红头绳》;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可以唱李叔同的《送别》;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唱《阳关三叠》。音乐与文学息息相通,它是一种可以演唱的文学,琅琅的书声与阵阵的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最亮丽的风景线,歌声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帮助学生们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四、进行竞赛,促趣

竞赛能激发学生形成好学上进、你争我赶的格局,提高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如果能恰当地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学习完古文后,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进行古文朗诵赛,在激烈的竞争气氛中,双方小组个个磨拳擦掌,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朗诵赛变得异常热烈起来。学习名著时,对文中主人公进行点评分析辩论赛,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他们在辩论赛中形成争先恐后、针锋相对的格局,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放胆作文直抒胸臆 下一篇:课外阅读指导课,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