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语文预习实效

时间:2022-07-20 08:10:2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语文预习实效

为提高语文预习的实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挥引导作用,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预习效果,充分调动预习的兴趣。教师及时整理归纳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易混淆的知识以及较难的知识,做到有备而来,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爱学习的人、会学习的人,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布置预习往往比较笼统,无明确要求;学生对待预习,大多停留在读课文、熟悉字音等比较浅显的层次上。笔者曾经在教学《背影》一文时进行了对预习效果的总结,列表如下:

学生学习的效果显现不出来,原因除了根本没有真正预习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师在预习的指导和要求上不够细致,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点而导致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效预习。

为提高语文预习的实效,教者必须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有目的的指导预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转变观念,发挥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研究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程度等等。

其次,教师要促进预习的实施。预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编写预习练习题,明确目标任务,推荐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进行预习。

预习练习应侧重“导”的功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1.注重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提到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布置预习时,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例如,布置预习《〈论语〉八则》时,应该要求学生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能借助书下注释了解选文大意;了解《论语》文学常识等。

2.阅读课文

预习课文时,采取反复诵读的策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学生阅读的总体要求是:用心读,可出声、可默读。在书的空白处记录读书时的思考、疑惑。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求简练明白。

3.根据文体特点,设计有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布置的预习题学习课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如预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成功》一文时,教师围绕议论文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季羡林先生认为获得成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季羡林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三个条件的?季羡林先生是如何论述的?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以前学习的有关议论文的知识自己解决。

4.要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读完文章后,或者读到某个细节、情景,有些什么样的感受体会?最令人难忘的是什么?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里?读后有些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问题自己没有读清楚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积极评价,调动预习兴趣

首先,可划分学习小组。老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性别、个性等因素将全班学生按4—6人一组平行分组,确立一名认真负责、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根据每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分为字词、阅读、拓展。基础弱一点的学生先掌握生字,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画好词好句,而优秀的学生则可以和同学讨论文中的主要内容。

其次,就练习中的基础性部分请家长和小组长进行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填写相关表格,可以使检查预习的问题得到解决。表格如下:

针对学生的预习,教师应检查批阅并及时整理归纳,要梳理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易混淆的知识以及较难的知识,要做到有备而来。如预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成功》一文时,教者对学生的预习练习进行了批改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就字词看,梳理了“膏”、“肓”、“晷”等易混淆的字;就文章内容看,学生对获得成功的三个条件较容易理解,但对三个条件是如何论述的尚难明白。部分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提出了疑问。这样的分类整理为教者上课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三、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者对新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课堂上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讲学生有疑惑的问题,讲学生不会运用的问题;“三不讲”是指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这样,教师讲授的内容全部是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讲课时间相对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自然相应增加。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预习,仍然会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此类问题往往就是讲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听课的目的也会因有效预习而非常明确,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自己有疑惑的问题的,听课效果肯定会提高。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经过预习,复习了旧知识,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效率也相应提高。

郭沫若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预习习题,巧于引导,善于留白,及时归纳,在课堂上做到“三讲三不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夏集中心初级中学(225824)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中语言表述题备考策略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