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开展“四自”教育

时间:2022-07-20 06:15:29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开展“四自”教育

【摘 要】青岛四十七中学以“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自”作为学生教育的校本模式,并提出“四自”品质的智慧教与学。通过在教堂教学中渗透“四自”教育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实际,谈谈体育教学中渗透“四自”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四十七中;“四自”教育;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素质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基于此,青岛市四十七中学确立了以把每一个学生且养成“诚实守信、志向高远、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为目的,提出了“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自”学生教育校本模式。学校基于以下思考:学生只有自信才会相信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只有自主才会自觉主动地发展个性;只有自立才会具有独立性,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强才会自强不息,做最好的自己,才会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将“四自”教育确立为培养目标。

我校魏校长说:“‘成就梦想’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围绕“和谐自主,追求卓越”的学校核心理念,弘扬“梦想 责任 超越”的学校精神,持之以恒的践行“四自教育”模式建构,这是学校自始至终的教育方向。“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自信个性、自主人格、自立品质、自强精神的人。”为了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四自”教育,学校提出“四自”品质的智慧教与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思考、探究的权利以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四自”教育。

一、改变体育教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以学校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四自”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课堂的主人。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因此,我在课堂中应尽力营造体育氛围,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体验到学习体育的乐趣。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感受到体育活动给自身带来的成功感,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导入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音乐进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拓展了体育教学的天地。通过不断的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使每节课都新颖有趣,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强化体育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该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进步!在我的眼中,没有优劣学生的区别,让每一个孩子成就梦想就是学校的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深入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中,对于水平四阶段的不同学生,按照学生个性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调整了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比重,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中,体会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喜悦的激励下,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样的教学,充分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保证学有所成,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拓展体育教学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体育课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堂中通过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还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构建了“课内+课外”的有效课堂教学形式,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结合起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对于学生在体育技能中出现的因个体原因,如胆小、肥胖、瘦弱或对体育缺乏兴趣等,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还利用学生之间的团结协助,让同学帮忙教会练习、创设比赛情境、进行分组激发斗志等,帮助这部分学生感受到自己行为对集体的影响,以及集体对自己的关系,从而提升心理素质。此外,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

小结

“四自”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每年学校体育节、校运会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在2012年市北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团体总分更是喜获“七连冠”!今年体育中考我校初三毕业班共450名学生,满分45分,有240名左右的学生成绩为44分以上,“四自”特色教育下的“智慧教与学”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魏. 开展“四自”教育 促进自主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1(9):23-24.

[3]孙艳玲. 构建和谐社会中体育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5):23-24.

[4]廉秀峰. 未来体育运动发展趋势与学较体育教育发展方向之初探[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3):109-110.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生物教师的教学研究素养 下一篇:学习方式变革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