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之构建

时间:2022-07-20 05:43:30

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之构建

摘 要: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短、对未来就业信心不足等现状,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及专业的生涯规划更显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在分析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提出设想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体系构建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且采取各种积极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认为,人一生中的职业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其中,探索阶段从15-24岁,是择业和初就业阶段,大学生活就属于这个阶段。探索阶段还可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试验期,从15―17岁,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的时期;第二是过渡期,从18―21岁,是查看劳动力市场,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时期;第三是尝试期,从22―24岁,是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的时期。

按照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属于探索阶段的过渡期和尝试期,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对大学生活新鲜、好奇,但自主学习意识较弱,控制能力不强,特别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及就业趋向比较茫然。在这个阶段,个人承担学生与未来求职者双重角色,产生的主要疑问是:“我是谁?”“我能做什么?”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未来的明确目标和自信心。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清晰描述和选择大多基于此阶段。因此,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其一生的职业教育和规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一)从高职高专学生个人角度分析

1.职业相关知识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普及还远远不够。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他们在大学里除了读书和参加相关活动之外,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从未做过认真思考,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2.职业选择盲目,生涯规划路径缺失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直接影响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使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迷茫和盲目,对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雾重重。笔者曾经对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过专业选择及职业方向调查,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的是专业的名称或家长的意见,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90%以上学生不明确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路径,这使得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极其茫然和盲目。

(二)从高职高专院校角度分析

1.职业生涯教育专门机构缺失,人员匮乏且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在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等。

2.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

在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在大学三年级即将毕业时,学校才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十分有限,且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3.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满意度低

尽管各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意识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还只是蜻蜓点水,渗透力度不够,没有将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倾注人力物力给予足够支持,致使相关服务覆盖率低,因而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满意度不高。

三、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构建的设想与对策

(一)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业化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以课程的形式实施生涯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生涯成熟。目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已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纳入学院各专业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此项课程改革体现了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空前重视和大力支持。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理论的作用,具体到学生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个性化的咨询辅导。笔者曾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工商管理发展前景》课程教育,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性强、就业面较广但不够专、深的特点,为学生设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咨询管理、创业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盲目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即着手进行学业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备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或择业时开展的临时性工作。高职高专教育一般采用2+1学制或2.5+0.5学制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有4-5个学期,其余1-2个学期为顶岗实习期。因此,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课程,延续至实习期。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自2010级进行了教学计划改革,开设了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及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并以讲座的形式分别设置于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及第五学期,完善了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建设。

(二)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指导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当务之急。这支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指导队伍,可以经常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生涯咨询、岗位推荐等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目前承担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设的职业规划、创业及就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包括具有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团委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及具有企业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教师,同时拟聘请更多的校外兼职辅导教师,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选择并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四)结合校内外教学和实践活动,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

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检验自我认知是否正确、目标设定是否合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结合校内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

首先,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职业发展起点。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实习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未来职业体验,利用节假日时间,依托“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和“毕业设计实习单位”,鼓励学生深入企业、亲身体验,了解社会实际需求,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五)建立职业生涯评估和反馈机制

加强学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学校相关部门,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比较他们的修正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案例;二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收集就业信息,为学校教学工作反馈信息;三是要做好用人单位的回访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评价意见;四是邀请各阶段毕业的校友回校交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向在校学生讲述他们不断调整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过程,加深在校学生的印象。通过比较研究,探寻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之后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律性,为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拜五旭.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社科纵横,2007(8).

[2]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

作的启示[J].市场周刊,2007(12).

[3]李学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省

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

[4]闵晓阳.试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高教论

坛,2006(2).

上一篇: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我区光伏制造产业有条件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