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于探索

时间:2022-07-20 05:30:25

让学生乐于探索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现在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告诉学生这题应该如何做,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也只是模仿,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很顺利,但因为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就不可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也就不可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乐于探索,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热情

1.提出问题,结合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地问,在问中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夏天,桃园里的桃子成熟了,小猴子和妈妈一起去采摘桃子,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小猴子采了6个。根据这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然后,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解决有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数学是对客观世界上数量关系和空间的一种抽象。因此,我们要让抽象的数学在生活中有形象的模型,同时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主动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加法估算》时,我先请学生课前与父母一起去超市调查各种电器的价钱,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如果妈妈给你800元,你可以买回哪些东西?通过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学生们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加深了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体会了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动手实践,诱发探索欲望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由于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活动中来。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角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几何图形,因此,角的认识及画角是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请他们指出上面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运用身边的工具创造出角来,学生用纸折、用线拉、用两根小棒拼等方法创造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角。学生通过做角,不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增强探索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要恰当处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探索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对于这些学生我经常这样鼓励“你再想想一定能成功。”又如,教学“比轻重”有这样一题:一个梨比一个西红柿重,一个菠萝又比一个梨重,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有些学生的推理能力较弱,判断起来感到困难。为此,我就给每一组学生一台天平、一个梨、一个西红柿、一个菠萝。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依托,树立起积极探究的信心。作为教师,就应该经常地从学生的角度着眼,体会学习的难度,鼓励学生“你能行”,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其他探究活动之中。

四、积极评价,体验探索乐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这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去及时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那么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驱力,由“试着探索”逐步变为“爱探索”。如在学生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拨一拨、找一找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是否主动、认真、积极地参与了数学活动,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比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小手真灵巧”“你真爱动脑筋”“你比以前进步了”等等。当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真诚地说一声“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小秘密!”此外,给爱提问、爱动脑的学生授予红五星。给作业做得正确、书写规范的授予两颗红五星等等。期末进行评比,得星最多者获“数学小博士”称号。这样一来,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探究学习。

上一篇:打造活力课堂,重在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下一篇: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