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长勺喝水”导写

时间:2022-07-20 03:49:03

材料作文“长勺喝水”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课上,老师拿起一把柄长一米多的勺子对大家说:“你们能用这种勺子舀水喝吗?”

“能。相互喂着喝。”看过《天堂与地狱》故事的学生们一致回答。

两个同学合作,很顺利地喝到了水。

“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老师问。

“阅读是有力量的。”同学A说。

“合作共赢。”同学B说。

但勺柄太长了,喝起来总是洒对方一身水。

“你们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喝水呢?”老师无不遗憾地说。

只见老师拿起靠近勺头的部分,很轻松地舀起一满勺水喝了下去,一滴也没有洒。

“没有读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也许你们会和我一样自己喝到水,为什么读了这个故事后,你们反而做不到了呢?”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都愣住了。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从整体把握材料的含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作文。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有一个审题陷阱。那就是很多同学可能会在看到材料中的“阅读是有力量的”“合作共赢”这样的词句,自以为“得矣”,这样当然在材料的含义范围内,但是显然,这些只是材料第一次喝水部分的含义,而非材料整体的含义。所以这样立意,就是片面地理解整个材料,立意分只能打在三等或二等下。

再联系后文,我们不难看到,这里用长勺喝水有两种方案,而后一个方案更好。所以,整个材料的落脚点在于为什么大家都直接选取第一种方案,而忽略后一种方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后文“没有读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也许你们会和我一样自己喝到水,为什么读了这个故事后,你们反而做不到了?”的提示对理解整个材料含义很重要。联系文中有关阅读的内容,我们知道,阅读确实是有力量的,但是,有时也会束缚我们,所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积极阅读学习,但不能盲目照搬,而要灵活借鉴,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当然,材料也涉及到合作的问题,但是,从两次喝水的情形来看,材料不是在单纯地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或好处,而是突出合作共赢与独立自主的相互关系,个人的力量有限,团结合作非常重要,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只指望别人的帮助,关键要靠自己。团结合作决不能成为我们个人偷懒逃滑,不主动开拓进取的借口。同时,在做事的方法问题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应该盲目照搬或简单因袭现成方案、做法,而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开拓,主动创造,寻找更佳的路径或方法。

这是道开放性很强的文题,可以说立意的角度很多,但是不注意全面理解材料,还是很容易写偏或写跑。题目对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例文]

轻轻推开另一扇门

杨刘静

前面有无数扇门可让你通过,你总是不由自主地一再推开那扇你熟悉的门,那些崭新的门似乎不存在似的,从不曾引起你打开的兴趣。是的,思维总是欢喜走老路。你是否不止一次地这样陷入定势思维的魔咒之中不可自拔?你是否在因循沿袭中丧失了主动创新的意识?你是否让旧模式遮蔽了灵性,怎么也找不到新的方式、方法?那么,这样的时刻,请你轻轻地主动推开另一扇新门吧。

明明能够自己方便快捷地独立喝到水,为什么材料中的学生仍然都得意地“合作共赢”呢?是的,思维定势在作祟。因为他们都刚刚看过一篇《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其中的人团结互助,就是这样合作共赢的,所以学生们都不加思索地想到了互助喝水的方案。这种现有模式既能解决问题,又是如此容易办到,所以,还想其它什么新方式干什么呢?完全没必要。于是,即使有很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人们仍然不会有探索的兴趣,这是多么可悲!

思维定势不仅限制人的思想,使人行为呆板,更会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莱特兄弟试制飞机成功,当时人们普遍不相信,报社更是拒不消息,认为不可能有比空气更重的东西飞上天。可事实就是事实,最终那些陷入思维定势的人们不得不承认眼前的奇迹。如果莱特兄弟也像当时大多数人那样墨守陈规,那现在可能还没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勇于打破它,便能开拓出另一番洞天。

塑料是不导电的。这个曾经的真理已被日本的白川英树教授、美国化学家艾伦・黑格和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共同。他们偶然获得了具有金属光泽的塑料,然后努力钻研,成功发现了具有导电能力的塑料,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试想,如果不能跳出思维定势的泥潭,他们怎会去研究塑料能否导电这一课题,并且成功开创历史呢?

打破思维定势,不仅需要勇气和意识,还需要方法。

司马光砸缸救人,他的聪明令人称奇,他成功在哪?这就是能从源头思考问题。既然目的要把人和水分开,难道只有把人从水缸里捞出来这一种方法吗?于是他进行逆向思维,从而想到了砸缸救人。曹冲称象是曹冲善于观察,想到船的吃水深度和船所载的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利用了等效替代的原理,化整为零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令人拍案叫绝。

他们两人之所以没有陷入思维定势之中,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味照搬原有的解决方法,而是重新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开动脑筋,从而找到了新方法,获得成功。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更不能让被思维定势禁锢住思想。我相信,只要我们遇事先自己思考,而不是马上“借鉴”已有的范式,那么一定能够跳出思维定势的魔咒!

[评点]

本文立意恰当,内容充实,层次明晰,是篇难得的佳作。文章开头用生动的文笔点明题意,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材料及社会实例论述思维定势的危害,接着从胆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论述怎样打破思维定势,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这样,全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脉络清新,中心突出。

上一篇:命题作文“随”导写 下一篇:材料作文“大学校长使用网语”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