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里走出的精气神

时间:2022-02-04 01:05:15

我们希望下一代拥有怎样的精气神,答案不难从荧屏中找出。这便成为了影视剧制作企业的责任所在,因为在他们手中,的确有着记录当下、影响未来的力量。

电视荧屏带给我们的,不只有即时的感官体验,还有润物无声的长久滋养。它所呈现的故事就像一个时代的烙印,烙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成为他们区分彼此、寻找共鸣的符号。每当熟悉的电视剧音乐响起,总能勾起大家对那段时光的共同记忆。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每个年代的人们都吸收着从电视荧屏中走出的精气神,同时,他们的精神气质也都伴随着编剧、导演的手,映刻在作品之中了。

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六小龄童未能登上春晚舞台而饱受争议,引来了数以万计的网友炮轰。大家用话语争取的,不只是孙悟空能否上台的机会,更多的是在表达这一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回忆起来,在这一代的网友心中,孙悟空无疑是人生中认识的第一个神话英雄,也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偶像。孩子们学着他的样式,挥舞着“金箍棒”,嘴上念念有词。你若问他们将来的志向,大多要像孙悟空一般练就十八般武艺、除妖降魔。你以为简单的打斗、搞笑的演绎不过是看个乐呵,但是剧中所表露出的善良、勇敢、忠诚和正义已悄然沁入人心。

武侠传奇、古装言情,以及家庭温情成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荧屏主角。那时候,善与恶之间远隔千山万水,剧中人物总是是非分明,正义永远笑到最后。现实中的人们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正开疆破土,荧屏中的侠肝义胆、担当与忠诚也给予了他们不可言说的精神鼓舞。

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迎来极大繁荣,讯息和生活一起爆炸,电视剧情也随着社会内容的丰富而更具多样性。善与恶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传统伦理面临冲击,英雄已经不那么容易取胜,艰苦的战役却赢得越发离奇。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笑点越来越多而痛点越来越少,电视剧的看点也逐渐倾向于包装感和偶像效应。

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娱乐至死》中指出,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说这些话的时候,面对的是上世纪180年代的美国,但对今天的中国市场来说,依然是一个颇具时代性的警钟。

因为剧情的高度雷同,进一步削减了荧屏表达的深度;因为剧本内涵和文化沉淀上的“轻”,逐渐失去了直面现实的勇气;因为商业利益的驱动,黄金时段“千台一面”地拒绝严肃,荧屏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碎片化的段子、夺人眼球的爆点和超出常理的构想。久而久之难免导致大众审美疲劳,而最终消解的,将是人们对于丰富心灵和真善美的追求。

我们这个时代的精气神该在何处表达?而当下电视剧中的精气神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滋养?

书评人黄集伟认为,娱乐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应该娱乐的也都娱乐了。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与其他视听媒介相比,电视具有平民化和亲和力方面的优势,但所谓的“门槛低”不应成为拒绝深度、追求肤浅的托词,“观众缘”也不应成为肆意炒作和杜撰的借口。电视剧中凝聚的时代精神、给予观众带来的体验、面对新时期新问题的导向,即使经过时间的检验,也足以历久弥新,这才是经典的力量。

在市场化趋利性的今天,坚持做品质、做经典,需要足够的责任和担当。从最初的《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水浒》到今天风靡老中青的《战长沙》、《琅琊榜》、《伪装者》。山东影视传媒集团以山东人固有的淳朴和执着,坚守在凝聚时代精神的影视剧创作一线。而荣誉和口碑的双重奖励也再次证明,精心雕琢的精品依然在这个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自电视机在1925年出世以来,不到百年时间,其技术和内容都在神速更新着。相信约翰・洛吉・贝尔德也不曾想到,他手下的这一发明,将不再局限于技术产物的范围,而在影响和反映人类思想领域越发深入了。每个人、每一天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聆听他的话语,这种影响频率或许仅次于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今天我们的电视荧屏在上演什么,既反映了当前人们的精神面貌,更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我们希望下一代拥有怎样的精气神,答案不难从荧屏中找出。这便成为了影视剧制作企业的责任所在,因为在他们手中,的确有着记录当下、影响未来的力量。

上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有效开展的策略初探 下一篇:山影讲述中国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