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开了幼儿园

时间:2022-07-20 12:54:12

我自己开了幼儿园

自己开个幼儿园,一定是许多妈妈的梦想。但是,大多数情况,我们只是想想而已。只有那些有梦想,能脚踏实地,又有坚忍性格的妈妈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本来家庭式的幼儿园多是为住在附近的居民的孩子设置的。可是也有一些家庭园现在却成为父母们“舍近求远”的首选,或为此放弃了重点的公办园。这些家庭幼儿园有什么“秘籍”吗?听听这几位将“梦想”变成“现实”――自己办了幼儿园的妈妈们的讲述吧。

王甘和她的“小橡树”

采访序幕

国内第一家家庭式幼儿园的创办人王甘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只有我提出她感兴趣的话题,她才肯接受采访。于是我忐忑不安地将采访提纲改了又改。但其实,我上当了。她是一个对所有关于孩子教育、关于“小橡树”发展的话题都有兴趣的人,无论是奥尔夫音乐、双语阅读、体育运动、财商教育、公益心培养还是家园沟通。不然,那棵6年前的“小橡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枝繁叶茂了。

口述人:王甘,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当当妈”是网络上对她最亲切、最直接的称呼。儿子9岁。

回首办园梦

1998年我刚回国,给儿子找幼儿园,找来找去,没有太满意的。公办园孩子多、老师少,孩子受到的关爱肯定不够;外国人在中国开的幼儿园,中国文化肯定是“软肋”。选来选去,我决定:求人不如求己,我不找了,自己开一个!

梦想照进现实

放弃清华大学的教授职位,自己开个幼儿园,这听起来有点儿疯狂,但我一点儿没犹豫。我喜欢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和挑战,这能让我感觉到自己在成长。而且,这和我多年研修的专业并不冲突。人类学更多的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它关注生存的多样性,把这种宽容的观念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正是我对自己专业最好的实践。

最初幼儿园只有几个孩子,我的办公室也是“小橡树”的仓库,放着我精心挑选的玩具、教具¡¬¡¬但是“小橡树”很精致,它正按着我的理想成长。我想我为孩子们创造出了一个最适宜的成长环境,它是真正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自的,它一定能够培养出充满自信、自主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

茁壮成长的“小橡树”

现在的“小橡树”规模大了,有100多个孩子,但是我仍然坚持1:4的师生比例,并经常带孩子参加和举办活动。也许从经营角度说这些都不够明智,但这能保证“小橡树”不背离它的初衷:让孩子多方面接触和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重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不局限在教他认了几个字,说了多少英文;强调体育运动,挑战性的环境和适度冒险能培养孩子强壮的体魄和意志力……

我现在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管理上。家长股东制、共同管理幼儿园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思路。另外,如何使教师以平常而积极的心态投入自己的工作,是特别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工资并不高的教师,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如何看待金钱,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和教师们讨论这些问题,带教师去见识各种场合,送她们去国外培训,这都是在培养教师的气度和平常心。我特别希望教师知道,金钱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为这些都会传达给孩子。

有一些投资人找我,想合作经营“小橡树”,我都会拒绝。我要保证“小橡树”按照自己的理念茁壮成长,不受外来的任何限制和干扰。我会告诉他们,“小橡树”不是我的生意,而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凯莲(Karyn Robarts)和她的“家育苑”

采访序幕

和凯莲(Karyn Robarts)去她幼儿园的路上,她热情地向每一个人打着招呼,修自行车的师傅,大门口的司机,都是她的老朋友。

幼儿园的小院里,一棵开花的树把枝丫伸出来,既没有挡道,又恰到好处地让所有路过的人都一饱眼福。凯莲笑眯眯地指着花说:“这树也像孩子们一样,学会了服务于人。这是我们幼儿园给大家的‘礼物’。”

口述人:凯莲(Karyn Robarts),室内设计师。有3个儿子,在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儿。

回首办园梦

我非常喜爱中国,在这里生活了12年。2001年,我的大儿子该上幼儿园了。我去看了很多幼儿园,发现没有我理想中的那种真正具有“国际化”的,能把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带给孩子的幼儿园。所以,我决定自己开这样一所,为自己的孩子,也为更多的中国孩子。

梦想照进现实

当初幼儿园所有的设计、布置都是我亲手完成的。所有的材料是我精心挑选的。很多东西是在国外买的。尊重孩子是一切设计的前提。教室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孩子的高矮设计,配套的洗手间很“袖珍”,专供孩子使用。这些也会让教师意识到这里是孩子的世界。

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会铺上雪白的台布,点上蜡烛,播放古典音乐。我们每2个星期向孩子们介绍一个音乐家。幼儿园一进门的桌子上的小纸牌,会用中英文向孩子们提示今天播放的是哪位音乐家的乐曲。

开始,有的家长说,你这里太完美了,就像另外一个世界。但是我认为,孩子就像海绵,吸收东西特别快。所以一定要给他们最整洁、最漂亮的环境。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感受快乐、幸福、秩序感、整洁,等他长大了后就会希望自己的世界是这样的标准,就会去创造这样的环境,并且有更高的标准。

教室里没有毛绒玩具,书里的图画也是真实的动物、植物或者它们真实存在的状态。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接触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美德无处不在的家育苑

我们会帮助孩子感到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是可以服务他人的。比如,孩子们要轮流准备午餐、水果、点心,为其他同学服务。如果有客人来,他们会给客人泡茶、端水果。我们也经常组织孩子们去老人院看望老人等等。当然,这一切还要基于美德。

美德课是幼儿园的特色课。我们的教室里有美德角,为孩子精心挑选出“诚实”、“同情”、“爱”等19个美德,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传授。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孩子们在磁铁黑板上画一颗红心,上面贴写着不同语言、行为的纸条,那些写着美好的语言、行为的纸条后面有吸铁石,孩子们可以轻易地把它贴在“心”上,而那些写着不好的话或者行为的纸条后面就没有吸铁石,就会掉下来。这个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记住了什么语言和行为是大家喜欢的,什么是被大家排斥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门课。

我们还有一块团结毯,会邀请不同职业的人来和孩子分享、讨论美德,比如修自行车的、警察、消防队员等等,他们会告诉孩子什么美德对自己的职业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有矛盾的时候,也会来这里“磋商”,我们是不允许孩子相互推打的。

我希望幼儿园像家庭一样,孩子、老师,所有的人一起成长。我们也希望美德教育延伸到孩子们的家庭里,所以我们经常邀请家长来园探讨,还办有家长快报。

李彤和她的“小熊猫”

采访序幕

我在门厅里等着“通报”的时候,远远就看见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小老师半坐在大运动球上,起劲地帮正在进行推球比赛的孩子们喊加油。先跑到的孩子哈哈笑着,一下滚进了她的怀里……这就是我本以为刚刚出差回来会疲惫不堪的园长李彤。

口述人:李彤,幼儿教师培训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组成员。儿子10岁。

回首办园梦

我从小就喜欢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不顾家人反对上了幼师。1986年,我毕业后进了一所公办幼儿园,我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象的幼儿园,于是我就去给一些外国人的孩子当家教,为了挣钱嘛。后来,一个家庭医生点醒了我:年轻时挣钱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想好给自己的人生铺一条什么样的路。我开始主动去学习幼儿教育的知识,并给自闭症的孩子做义工。等自己做了妈妈,就更懂得了怎样去爱孩子。一路坚持下来,我终于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梦想照进现实

我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哭,夜里还做噩梦。这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很心疼。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如果我自己以后开幼儿园,我一定做到一点,就是不让孩子哭!

我和老师们说,如果这个孩子以前在家吃饭是追着喂,那咱们也追着喂,没关系。孩子在家里有的什么所谓的坏毛病,来幼儿园的前几周都照旧。孩子哭的时候,我要求老师紧紧地拥抱他。因为我是当妈妈的,我知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这样的身体抚慰。

开始,有的老师说我办的幼儿园一点儿没规矩!我会跟老师们讲,我们当然要有规矩,但是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证孩子不生病、不哭。等孩子放松下来,不再恐惧、焦虑了,他就会真实地表达了,就能真正地跟你沟通了,这时再去立规矩更有效。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现在所有的孩子都会自己吃饭,以前在别的园经常生病的孩子几乎没再病过。

我每天会给老师开会,不说别的,只总结一天最快乐的事。因为只有老师快乐了,孩子才能快活。而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我们还要去创造方法引导孩子。比如我们专门做了个戏剧小屋,老师和孩子都可以表演。在故事、音乐里,孩子学会了很多东西。当你不在意孩子能不能做到,只重视过程的时候,往往成果就来了。

园小心大的“小熊猫”

幼儿园刚开,对于生源基本无法选择。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孩子都非常聪明和懂道理,就在于发现和引导了。很多大幼儿园,反而忽略了每个孩子真实的可爱。

我在联合国儿基会时做过的一个项目:家庭养护支持中心。这个项目的主旨是,对孩子真正的帮助,其实是对他的家庭的帮助。我现在把这个项目的部分内容在“小熊猫”里实现了。我们会对孩子的家庭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和帮助。比如有一次,一个孩子病了没来幼儿园,我知道孩子的奶奶还伺候着自己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肯定连午饭都做不了。于是我给这位奶奶派去一个老师帮忙,这位奶奶特别感动。还有一些孩子的家里换保姆后,我就会派老师去接送保姆和孩子几趟,保姆认识路了,孩子也就能坚持来园了。

本来,我这儿是一些孩子上重点幼儿园前的“过渡园”,结果几个月下来,他们就不肯再去别的园了,每天吵着找“小熊猫”。

大多数园长和老师会把这份工作当做职业,而对于这几位自己办了幼儿园的妈妈来说,这已成为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和体现着她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还有最重要的,爱!同时,她们也尽情享受着这一切所带来的回报。

上一篇:假定他好,八成他就会好 下一篇:伤感情的AA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