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责任型领导及其修炼

时间:2022-07-20 12:34:50

论责任型领导及其修炼

【内容提要】 新时期,组织领导者面临着伦理、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多样化等多方面的挑战,时代对领导者的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责任型领导。责任型领导需要通过培育伦理意识、创造共享价值与传递责任形象三项修炼,将领导的有效性、合伦理性与可持续性充分体现,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型组织。

【关键词】 社会责任 领导力 责任型领导

【作者简介】 周勇,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领导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与企业伦理(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31-04

一、责任型领导:概念及内涵

责任型领导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重新思考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背景下的一个领导概念,它至少包含了两个部分的涵义――社会责任和领导。从理论上来看,责任型领导来自于领导伦理学、发展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系统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和理解领导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过程。作为一个理论建构,责任型领导理论可以有效整合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和领导等理论。2005年 Doh & Stumpf 在其编辑的《全球商业中责任型领导及治理手册》一书中正式定义了“责任型领导”概念 (Pless,2007) 。 他们认为伦理、社会责任、领导、治理等概念已经越来越经常在课堂和会议中听到,也越来越经常出现在杂志和报纸的头版上,然而对这些重要概念间的关系还缺乏密切的注意。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责任型领导是“一种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培养和维持信任关系以及共同协调有责任的行为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共同享有的商业愿景的艺术和能力”(Maak&Pless,2006,2011;Maak,2007)。在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责任型领导是“通过对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与组织内外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达成互信、合作和稳定的互惠关系网,通过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以共享的愿景和协调各方的责任型行为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各方共同利益” (宋继文等,2009)。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们发现,不同的界定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显示出责任型领导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责任型领导必须是有效的,能展示领导的影响力,有效影响员工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与贡献(Hind,Wilson & Lenssen,2009)。二是伦理性(ethics)。即责任型领导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基本的权力和义务,不违背道德与伦理规范的,不仅如此,责任型领导通过其以身作则的当责行为,有效地影响下属从事社会责任行为;而且,责任型领导能带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责任型领导尊重多样性,能通过开放式的沟通了解并协调组织内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创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Hind,Wilson & Lenssen,2009)。三是持续性(endurance)。即责任型领导必须是不仅与组织内其他成员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而且更加强调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培养平等诚信,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关系,将自身的行为社会化,使组织在合乎道德要求的条件下,与利益各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之,由于全球性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需要对领导有新的理解。责任型领导是建立在公民政治自治和实践推理的理想基础上的一个程序概念(Voegtlin,2012)。理想的责任型领导行为超越了领导者―追随者的二元交互模式,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是一种领导者―利益相关者的交互模式。责任型领导会根据合法性的争论来评价冲突性利益,并通过理性协商来解决冲突性利益。此外,责任型领导是一个基于道德、价值观的规范性现象,责任型领导与人沟通交往时能综合运用情绪智力和伦理智力,其决策和行为是符合伦理、有效且可持续的(Maak&Pless,2006b;Maak,2007)。责任型领导的行为必须是有效的、符合道德伦理的、可以持续的(Depree,1989,1997;Trevion,Brown&Hartmann,2003)。

二、时代呼唤责任型领导

1. 责任型领导是领导角色转变的迫切需要

目前,领导理论和实践正在面临着来自金融危机、日益增加的社会不平等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越来越表明政府是无法单独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社会要求组织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Hansen,2008)。在社会转型期,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组织的经营也会遭遇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压力引致的各种困局。从食品安全到动车事故,从大桥垮塌到煤矿透水,从校车追尾到楼房质量,一幕幕责任缺失的案例的不断呈现,公众呼吁组织承担社会责任,时代呼唤勇于当责的责任型领导。对于任何组织的领导者来说,责任管理是时代对领导者素质和思想境界的巨大挑战。领导者角色的转变首先是思想的转变,当组织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能审时度势,坚守自己的岗位,带领组织成员走出困境。责任型领导者不再是以往的权利的象征,他们和追随者之间已经实现了从“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转换为“责任互动”的全新理念。这就对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自己对追随者负责,才能让他们愿意去承担责任,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因此,责任型领导是新时期领导角色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现代领导者努力的方向。

2. 责任型领导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条件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保证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组织是否能留住人才的关键。提倡民主参与制和对员工负责的领导,能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尊重和被团队需要的满足感,从而大大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忠诚度。责任型领导能在组织内创造一个团结共进,工作负责的文化氛围,更能得到员工的信任,提升组织绩效,实现有效领导。现代组织中,技术型和知识型员工比例越来越大,他们更注重管理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和信心。一个对员工负责的领导,会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纳入自己的责任范围,提供给员工更多的自和自我领导力以及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员工对组织缺乏忠诚,就不会用心地去对待工作、积极地面对困难,发生事故后就倾向于逃避和推诿,甚至可能出卖组织去获得短暂的利益,给组织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旦组织生存困难,这样的员工就急于跳槽而不会与组织共渡难关。责任型领导更能让员工拥有忠诚的品质,同时也让员工的忠诚和责任达到统一。

3. 责任型领导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

面对日益凸显的社会、道德、环境、公益形象等问题,履行社会责任是组织管理发展的时代潮流,是组织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而组织行为是领导风格的体现,领导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责任型领导对组织的社会行为会产生正确的引导。以典型的企业组织为例,企业的经营活动必然是以商业利润为目标的,而企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对领导者个人素质和管理决策的挑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得不到物质上的任何奖励,甚至会遇到各方面的压力;而企业创造的经济利润,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政府的认可和重视。面对这样的难题,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应该将社会责任看成一项投资,企业正是因为承担了社会责任而存在和发展。对公众负责的企业自然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运营。负责任的领导是能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标准化的流程,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严格地监管,避免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是诚实守信,和商业伙伴公平交易,营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是致力于环境保护,节约社会资源的领导。总之,对社会责任深刻理解的过程就责任型领导行为执行的过程。

三、责任型领导的三项修炼

1. 培育伦理意识

在一个全球化利益相关者社会里,有伦理思维的领导能清楚地分析自己的行为将会维护谁的利益,将利益和道德做出适当的权衡。相较于法律而言,责任是一种道德的自觉。法律赋予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只能起到最基本的规范,有助于抑恶,而对扬善作用有限,容易让大多数领导者缺乏主观能动性而沉湎于对最低限度责任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责任是对领导者的一种被动的责任,甚至会让领导者刻意去回避责任,而无视公共利益。与法律对领导者行为的约束相比,领导伦理更注重领导者的素质和内涵。对于现代的领导者,领导者的伦理观念应该成为领导能力的重要指标,即除了需要技能、才智和胆识外,对责任信念和尊重社会需要的坚持,是领导者必不可少的意识。诚然,一个具有伦理意识的人,在利益面前不一定能有道德的行为;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伦理分析和思辨能力,他就不可能事事都能考虑到他人的权益。强调领导者的伦理意识,就是将领导者培养成在提高财政效益的同时,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造就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和独特魅力。将伦理思维植根于心,做到廉洁奉公、诚信敬业,这是对责任型领导的客观要求。因此,领导者伦理意识的培育是对领导者法律责任的补充与提升,使领导者能够超越法律的基本规定,将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责任和伦理协调统一。

2. 创造共享氛围

创造共享氛围即创造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享的组织文化,并通过组织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建立,传递价值共享的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文化的生成与影响作用的发挥的首先条件是要构建互责互信的伦理氛围。组织伦理氛围( organizational ethical climate)是组织在处理伦理问题上的特征, 也是组织成员在什么是符合伦理的行为和应该如何处理伦理问题两方面所形成的共同感知(Victor,Cullen;1987)。组织领导者可以通过政策法规、执行激励等过程影响、引导和控制组织伦理氛围的作用强度和发展方向。领导者对组织氛围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塑造,能够为组织伦理氛围的形成建立必需的文化环境和伦理价值基础,为伦理型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延续发展提供持续性的伦理价值资源,保证组织成员符合组织伦理要求的工作行为和组织的正常形成发展。

领导者清晰地划分责任问题和界定责任行为有助于减少责任问题的模糊性。对责任问题的情境和处理责任问题的方式给予清晰的界定也有利于形成组织伦理氛围的正确方向。领导者在组织日常运营中明确组织伦理要求,在组织面临伦理困境时做出清晰、明确选择,这些都有助于组织成员养成符合组织伦理要求的行为习惯,在面临伦理选择时避免模糊和失误(侯亚丁,2010)。在基于价值共享的互责互信的组织伦理氛围中, 组织成员不仅关心组织内部利益还关心受到自己决策影响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决策时能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决策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影响, 并试图追求各方利益的平衡,进而能够有效实现责任型领导。

3. 传递责任形象

领导者的行为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样板, 组织成员会在各种实践中仿效领导者的行为。领导者的行为是传达期望、价值观和基本假设等文化和组织气氛的重要途径。领导者为责任行为设立了榜样,并且他们的行为影响着其追随者的责任行为和组织伦理气氛的形成。研究表明,领导者的角色模型作用对员工的责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直接上级和管理者的行为更是如此。社会学习理论为领导行为影响员工的责任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个人学习方式之一就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如果被观察到的行为产生了好的效果,那么在合适的场合下,观察者也会做出这种行为。因此,员工视领导者的行为为可接受的行为标准。组织领导者是组织成员天生的行为示范者。当组织成员面临伦理困境或伦理选择时, 其首要参照对象为其直接领导。在伦理行为上, 组织领导者的价值取向直接向组织成员传达组织伦理规范及要求,清晰表达组织伦理价值,进而和组织伦理规则一起形成组织员工伦理行为的基本环境和参照系。良好的领导责任行为示范, 能够潜移默化地向组织成员内化组织伦理规范, 培养组织成员正确的伦理行为习惯。

责任型领导如何传递责任形象呢?一方面,组织领导在管理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效用将自身的价值观和责任标准向组织成员渗透, 从而可能有效影响员工接受并按照该标准行事(吴红梅,2005)。第二,责任型领导者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传递责任形象。责任绝不应该视为公司CEO或高层管理团队的专有知识。责任必须尽可能地在整个公司广泛传播,所以各级员工都应该得到如何提升责任心的培训。因此,培养分布式领导力是责任型领导者的最大职责。在公司上下培育责任心,将使组织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应对任何情况,员工们经常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提升责任心。第三,责任型领导还必须能够以一种人人都理解的方式传达信息、传递责任形象。而创作、讲述和分享责任故事是一种传递形象与思想的重要方法。责任故事可以帮助员工从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的经历中获得自我认知。当然,要有效地运用故事或隐喻,领导者必须学会看清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自己与别人之间,或现在与过去或未来之间的关系。最后,责任型领导还会尽可能与更多的人交谈与交流,对沟通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与投入,因为从领导的意义上讲,积极主动的沟通是传递形象与思想的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Hind,P,Wilson,A & Lenssen,G.Developing leaders for sustainable business[J].Corporate Governance,2009,9(9),7-20.

[2] Hansen E.G. Responsible Leadership Requires Responsible Leadership Systems: The Case of Merck Ltd.,Thai-land[J].EURAM 2008 conference in Ljubljana and Bled,Slovenia,2008,May,14-17 .

[3] Maak,Pless.Responsible Leadership in a Stakeholder Society―A Rela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6(2),99-155.

[4] Pless,N.M.Undersmnding responsible leadership:Role identity and motivational drivers[J].Joumal ofBusiness Ethics,2007,74:437-456.

[5] Pless N.M., Maak T.Responsible Leadership: Pathways to the Futur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1,98:3-13 .

[6] Voegtlin C.,Patzer M.,Scherer A.G. Responsible Leadership in Global Business: A New Approach to Leadership and Its Multi-Level Outcome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2,105(1):1-16.

[7] Victor, Bart , Cullen, John B. The organizational bases of ethical work climate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7, 33 (1) : 101- 126.

[8] 宋继文,孙志强,蔚剑枫等.责任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资本建立:怡海公司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09,6(7).

[9] 周勇,杨兰.论责任型领导及其培育[J].领导科学论坛,2012,(3).

[10]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 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领导者的大智慧[J].商业评论,2012.(12).

[12] 侯亚丁.伦理型领导管理特征与管理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13] 吴红梅.西方组织伦理氛围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9).

[14] 魏祥迁,马红宇,闫丽萍.责任型领导:全球化时代的新型领导理论[J].东岳论丛,2012,(11).

上一篇:从违法强拆事件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下一篇: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