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永威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7-20 12:22:29

学永威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32-02

英国成功策划人理查得•科克指出:“优秀的教育表现,出于若干真正重要的原因;杰出的结果,来自若干取向或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些原因和方法,然后增加它们出现的频率,将会有绝大的进步。” 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减负与增效、培尖与补差、学生学与教师教,有利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与全面素质。这一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笔者现就教师自身应如何去做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 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的关键

教学观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都是由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受教师控制和影响的,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观念,找不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定位,仍坚持“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与中心,学生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不能主动学习,他的身心就无法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纵然学生是服服帖帖地听,但只能是被动地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因此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改变的关键。永威的教学理念新在“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其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学、去探索、去实践,从理念上和时间上都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语文教师要想学习永威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首先做到转变教学观念。

但现在课程改革这几年来,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仍旧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怪圈里。要走出这个困局,教师就必须做到像永威教学方法所做的那样,课前定准训练点、课中加强策略指导、进行多维训练与评价等。学生在接收新知识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加工和重建,才能被内化。语文课教学就是要学生学习语言,没有学生的亲自实践,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蔡林森校长说“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尤为重要。

2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的前提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解决的仅仅只是思想上的认识问题,真正要想让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还需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众所周知,教案是每节课的实施蓝图,而备课是讲课的必要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编写教案、选择教法、设计练习,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行为方式。一个有经验的的教师,都深谙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充分的备课,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都是备课与上课的辩证关系。要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老师首先必须在备课这一环节上下大工夫。国外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学生获取的知识中60%来自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谁更重要”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做好精心设计。

“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永威的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的这个原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只备教材,备老师怎样教、怎样讲,而是还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正确认识和了解学生。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实际、更有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把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备课的重点。怎样学习,要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重点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率。要在教案中设计好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在备课过程中突出学习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确地写出指导学生的策略,总之,教师备课中每一个细节都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来组织设计。

3 激励引导,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催化剂

先学后教不是不教,而是教的目的、教的方式有别于众,重在学前引导,学中辅导,学后督导。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语文教师就是要当好“引桥、路标”。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有提示课堂教学目标、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学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当堂训练等。这些环节始终贯彻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就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就是学生的学和练;暗线就是课堂的每一步都有教师的激励与指导。在明线,教师只是参与者,学生是主体。教师要让学生采取或阅读、或朗读、或表演、或查阅工具书、或交流探索、或归纳分析总结、或修改讲评习作、或做练习题等形式,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教师不必墨守成规,而要不拘一格,只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够训练学生读、说、听、写、思的能力的方式都是正确的。相对于明线来说,教师的角色就是引导、激励,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教师引导更正,指导运用:引导更正师教生,培优转差兵教兵。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尽量让学生有所作为。教师要尽量少讲或不讲,如讲要精讲,只讲规律性的东西,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激励,少批评,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引导学生敢想会想,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明确了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上一篇:浅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