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

时间:2022-07-20 11:12:37

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对策

[摘要]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对于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机械、电子、化工行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迅速,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保持在18%以上。中小民营企业也是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制体系,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2―0096―03

[作者简介]张国良,浙江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与沟通。(浙江临安311300)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构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与核心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已今非昔比,但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仍较缺乏。特别是一些拥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转让技术持谨慎或封锁态度,使我们处处受制于人,无法从根本上形成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说,光靠引进、买专利也不是上策。只有激发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真正把自主创新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才能使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此,广大中小企业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二)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特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包括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研究与开发、技术转移等,既有大量的产品(服务)和工艺创新,也有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中小企业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更侧重于对原有技术的革新与改造,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较大,涉足的产业领域较多,涉及的部门和地区较多,创新成果分布的领域与影响的范围较广。“十五”以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已经累计开发新产品4万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6000多项,比“九五”期间增长了两倍多。在全省183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34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头,技术进步在中小企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近50%,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

(三)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在许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在一些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重振和发展。在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中,如计算机、程序控制仪器、软件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占有明显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在大众消费品市场,由中小企业开发和经销的产品占了80%以上。此外,由于机制的优势,中小企业创新的效率也是较高的。据对浙江全省372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通过技术创新,有91.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94.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拓展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

二、构建中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主要障碍

尽管近几年来浙江省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的影响,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自主创新人才。浙江省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60%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很少。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从业人员中享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O.40%,中级技术职称的仅占0.91%,初级技术职称的也只有2.58%,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人才短缺的状况十分突出。

二是创新资金来源不足。造成资金紧张的最重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畅。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体制外,既缺乏法律保障,且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普遍较差,从金融机构贷款十分不易。由于融资难,使很多企业因资金缺乏而无力搞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较低。

三是研发投入杯水车薪。一方面,浙江省中小企业R&D投入的强度还很小,全省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投入不足,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O.6%,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也只有1%多,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企业投入资金不合理,重设备引进,轻消化吸收,基本上是引进花10块钱,消化吸收仅花1块钱,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由于投入不足,消化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难以显现自主创新“马赛克”的亮色。

四是创新服务能力较弱。已有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产品少,服务面窄,服务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弱。全省由中小企业产业集聚构成的604个块状经济区,建有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仅占37%。2003年以来,为加强行业自律而创建的14个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大多没有推出面向本行业的技术服务项目。多数科技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层次比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

五是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不明确。税收政策是国际上通用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杠杆,但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具体表现在:究竟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和鼓励哪些方面的科技发展,缺乏导向性;在协调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技术改革等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导向性的科技税收优惠措施不足;针对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及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

三、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对策

要解决阻碍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创新机制为重点,通过建立七大支持体系,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二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由现在不

足O.6%,提高到2%左右,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或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二)建立服务支持体系,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共性技术服务中心,解决企业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强化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创办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博士后流动服务站、博士或硕士实验基地。同时要根据行业的分布情况,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建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地,在区域经济内形成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发挥集群力量,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区域间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三)建立技术支持体系,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才队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开辟人才竞聘“绿色通道”,鼓励和吸引科技人才加入中小企业队伍。近几年,金华、余姚等地采取关系不转、户口不迁的柔性用人机制,吸纳数千名“侯鸟教授”、“飞行博士”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服务,绩效明显,值得借鉴。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职工的教育培训经费,应按工资总额的1.5%至2.5%足额提取,并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三是要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在自主创新中业绩突出的企业员工给予表彰奖励。

(四)构建创业孵化体系,形成创业的育成机制。一是创新用地制度,建立适应不同创业群体的孵化体系。着重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建立科技孵化器或创业园,分别解决农民和留学回国人员、科技人员的创业空间问题。对人驻企业实行创业优惠制度,对落户创业的企业给予三至五年的房租补助或优惠。二是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各类工业园内划出一定的用地指标,为创业企业提供标准厂房。三是建立创业育成机制。为人驻企业提供如创业融资、技术咨询、经营诊断等方面的创业育成服务。四是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制度,对成长型企业实行资源配置倾斜政策。要创新共性技术服务机制,发挥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整合现有分散于各企业的研发资源,建立共性技术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家一户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种中介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产学研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自主创新队伍。

(五)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形成创业的教育机制。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其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才能形成推动民众创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在中小学渗透创业教育。借鉴德国、美国等国的经验,在中小学渗透创业知识、创业文化的教育,传授创业知识,从小培养创业精神。二是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系列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的培养与创业技能的训练,引导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种子。三是在社会上加强创业创新精神的宣传。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失败,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舆论环境,使民众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起来。

(六)构建创业辅导体系,形成创业的指导机制。一是实行创业培训制度,对首次申请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员实行免费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指导,探索推动新创业的新路径;二是全面推行以咨询诊断为核心的创业辅导制度,为新创办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探索创业服务的新模式;三是建立创业指导师培训制度,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结构合理的创业指导师队伍;四是组织编写创业教材和本土化创业案例,使创业辅导切合实际,提高和增强中小企业创业活力。

美国的经验证明,未接受过创业辅导的小企业,4―6年内失败率高达55―65%,而接受过创业辅导的企业失败率仅有为20%。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怎样正常有效地获取资源,是关系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存活期为3.25年,低于发达国家的5.5年,这跟我国小企业不能正常有效地获取资源要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对小企业特别是初创型小企业的创业辅导,以提高小企业创业的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1.以点带面,提高创业辅导的普及率。开展创业辅导,既要从长计议,又要稳步推进。现阶段,要在继续抓好试点的基础上,以典型案例,促进面上创业辅导活动蓬勃开展。鉴于创业需求甚广,各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也要参照省局的做法,从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知名企业家队伍中聘任一批创业指导师,建立创业辅导服务中心,使之形成服务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服务更到家。在实际工作步骤上,应将初创型、成长型小企业作为重点辅导对象,着重做好“幼儿园”、“学前班”的培育孵化工作,通过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促使创业辅导工作在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2.因企制宜,增强创业辅导的向心力。开展创业辅导,旨在提高小企业创业的成功率,培育经济增长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必要建立健全辅导企业和经营者信息档案库,对接受辅导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跟踪服务,让这些企业和个人在遇到经营管理难题时,得到及时的、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实现创业辅导效果的最大化。根据以往的实践,在辅导方式上,要灵活机动,坚持集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做到事先调研。精心策划;事中调节,有的放矢;事后梳理,总结提高。在辅导内容上,要立足于针对性、实用性,采取菜单式选课,启发式教学,一次辅导重点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总之,要以辅导满意率为第一标准,切实在提高辅导质量上用真功。

3.标本兼治,激活创业辅导的创造力。就整体而言,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行业繁多,创业辅导需求旺盛,前景广阔。就个体而言,既有经营管理中事务性问题需要释难,又有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必须解决。为此,一要加强对创业辅导工作的扶持,包括培训和提高专业咨询队伍、扶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等等。要建立创业辅导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创业辅导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加大整合大专院校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社会资源的力度,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的格局。二要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的独特作用。对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信誉好、业绩优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创业指导师,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逐步将指导师队伍培养成为创业辅导的生力军。

上一篇:浅议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看政府回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