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善“品”

时间:2022-07-20 11:12:07

阅读教学要善“品”

【文章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重视阅读和品味语言,但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究竟应该精心品味哪些语言点呢?笔者认为应品味体现人物语言个性的句子、点睛之笔或深化主旨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精妙的景物描写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及诗歌辞赋。

【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 品味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重视阅读和品味语言,但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究竟应该精心品味哪些语言点呢?笔者在听课学习、阅读书刊以及自己教学实践中总结几点,与大家共享。

一、品味鲜明的人物个性语言

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细节等语言,极富表现力,品味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特点,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得知自己真的中了举后,喜极而疯的一段描写。作者就运用了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动作与神态“一再拍手笑”等描写,夸张但不失真,矛头直指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

二、品读概括的点睛深化句子

无论学习哪一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主题是不可或缺的,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品味点睛之笔必不可少。如《都市精灵》一文,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少见或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选材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优劣程度”。

三、品析精美的哲理性句子

哲理深刻的语言是作者经典的总结与深刻的人生感悟,是文章中闪耀智慧光芒的亮点。琢磨这些句子如同和作者对话,可以启迪读者思考人生,提升境界。比如品味《老人与海》作品中“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一句,可以树立坚强的人生信念,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人们品味莎士比亚作品中经典名句,懂得应当开创怎样的人生,怎样勇敢地、智慧地生活。“成功失败,在此一举”“要收获谷实,还要等我们去播种”……。

四、品享精妙的环境描写片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精妙的景物描写表达一种意境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给人如诗如画的境界,小说中的景物描绘更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一般来说,赏析精妙的景物描写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如拟人为的是赋予生命力,把物写活了,比喻为的是形象生动,对偶显得整齐,琅琅上口;2、烘托作用,如渲染某种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特点;3、创设某种意境,蕴含某种哲理,如以物喻人,借景抒情,表达某种象征含义;4、品味精妙的词语,往往一句话的亮点就在某一词或字上,所谓“一字传神”、“一字千金”。

五、品悟精彩的诗文名句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诗词曲,都有一种意境美,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值得反复揣摩、精心品味。如何品味?读者要做到三会既: “感”、“悟”、“联”。 “感”,即读懂句意,感受意境;“悟”,即品味词语,体会作者情怀;“联”,即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现实(个人和社会)。

我们在阅读中会发现,很多文章旁征博引,很有说服力。作者引用的大量的名言、诗句一定是精挑细选的,因此,我们阅读时,不仅要品味名句本身的含义、道理,更要品味它在文章语言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感受名句的思想内涵。季羡林的《成功》一文中转引的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言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领会其中的深意,悟出诗句的精妙极其作者的用意,感受作者的恰当引用所达到的精彩效果。感悟作者如何巧妙利用诗句名言来深化主题强化中心论点的。

语言艺术博大精深,阅读离不开“品”,细细品味,品味作品如同品味生活,妙趣横生。可以品出人生的快乐,可以品出生活的浪漫,可以品出生命的意义。但愿我们一起:品味精彩语言,缔造精彩人生!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管中窥豹―从两道地理高考试题看新课标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