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让小学劳技课堂绽放魅力

时间:2022-07-20 09:26:04

优化教学方法,让小学劳技课堂绽放魅力

摘 要:劳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传统的小学劳技课,教师以单向灌输方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动手参与,教学效果不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必须优化劳技课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让小学劳技课绽放魅力。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 优化教学方法 绽放魅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71-01

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均衡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重视这五大方面的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劳技课作为培养学生“劳”的重要通道,理应得到高度重视。除了充分重视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教师还必须结合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发展。

一、优化教学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的方式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传统的小学劳技课中,教师以复习、陈述等较为落后的方式导入,学生提不起太大的学习兴趣。为了在导入环节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激发出来,教师必须优化导入方式。

例如,在学习小学劳技课《当好小小采购员》这一课时,教师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情景激活学生的经验。为了带动劳技课堂的互动氛围,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同学们,平常你们都去哪购物呢?有学生说“平常我跟着妈妈去杂货店购物”;有学生说“习惯去超市购物”……师:同学们是否当过家庭采购员呢?也就是独自去超市购物。此时,有部分学生说没有独自去购物过,有部分学生则说经常独自购物。师继续:你们认为独自去超市购物时要注意什么呢?(启发学生学会制定购物计划,合理消费,并学会看生鲜食品的生产日期等)劳技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走向精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发浓厚。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融合生本教学理念,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引出学习主题“当好小小采购员”,并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全面优化导入。针对不一样的课题,教师要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利用音乐、实物等展示情景,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过程,突破学习难点

小学劳技课的突出特点是动手操作性强。也就是说,在劳技课中,有非常多操作的内容,有些操作的内容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也难以当堂向学生示范。因此,在讲解操作步骤时受到了局限。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优化劳技课教学过程,将静态的劳技课变成动态的劳技课,促进学生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学习小学劳技课《尝尝我的手艺》这一课时,教师优化多媒体技术教学,有效地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个章节,有一道家常菜是“西红柿炒鸡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展示这道菜的整体制作过程,包括切西红柿、打鸡蛋、翻炒技术、咸淡控制等。为此,教师课前从网上下载“西红柿炒鸡蛋”的详细过程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学会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方法。除了利用视频展示,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细节,教师还搜索百度中图文讲解的“西红柿炒鸡蛋”过程,其中包括主料、辅料的准备,做法详细步骤,最后到烹饪小贴士,全部包含其中。

通过视频和图文讲解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回家到厨房中尝试,从而学会制作――西红柿炒鸡蛋。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疑,形成互动,促进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三、优化教学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此,教师要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小学劳技课《笔筒》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笔筒的制作方法,进行创意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笔筒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说,笔筒伴随着学生的读书生涯。市场中有各种各样的笔筒,创意层出不穷,深受学生喜爱。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笔筒,推选出最佳的创意笔筒,以驱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学生制作笔筒前,教师温馨提示注意事项,如板要光滑平整,黏合时要牢固美观,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美术刀)。提示完后,学生开始投入笔筒的制作。很多学生在制作完成后,为了让笔筒更加美观,利用美术课堂上学习的绘画知识,对笔筒外观进行整体装饰,以突出创意。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笔筒作品展现在讲台上,并一一进行点评,最终投票选出最佳的创意笔筒。

通过这一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将劳技课堂中学习到的笔筒制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制作出风格各异的笔筒。

总之,小学劳技课的教法多种多样,并不限定。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劳技课教师,必须选择能够突出生本理念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方法,让劳技课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史秋英.优化教学示范,提高劳技课堂实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2]李菊荣.快乐学习――劳技课教学的主旋律[J].成功(教育),2011,(2).

上一篇:走出数学课中“零阅读”的误区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