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低压配电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7-20 09:08:39

浅析农村低压配电装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城乡用电一体化的推进,农村低压配电装置将得到广泛应用和考验,在应用中应使配电装置始终处于安全健康状态运行。

1 选用合格产品,加强检验、调试、验收工作

配电装置投运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交接调试,并开出试验调试报告、竣工验收报告,且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签字盖章后生效,防止留下事故隐患。

目前配电设备厂家众多,用户应选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设备,并有完整的合格出厂资料,如出厂试验报告、出厂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及相关的操作工器具等。所选用的产品要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动作快速灵敏,而且便于生产维护、调试和操作。

2 采用科学的安装调试工艺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调试规程的要求,进行认真仔细的安装调试,不能留下事故隐患。

3 配电装置间隔过小,无明显断开点

有些配电装置间隔过小,进而造成电气元件之间的间隙过小,相与相之间的间隔过小;有的出线电缆已经触靠在电气元件上,既不利于散热也不利于电缆安全运行,甚至还有的出线电缆根本穿不出去,无法固定电缆头;有些配电装置甚至没有设计明显断开点,在检修电气设备时,只有越级拉闸,扩大停电范围,方可验电、挂接地线。针对这些状况,建议整改低压出线三路改二路,四路改三路,依次类推,并且加装隔离开关,以形成明显断开点。

4 增加配电装置的缺相保护

很多配电装置缺少缺相保护,因缺相而烧坏电机的事故时常发生,有的继而造成连锁事故,扩大了事故范围,因此建议对于重要负荷的电机用户,在主控回路加装电机缺相保护,以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5 避免配电装置长期过负荷运行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增加投资,抢在迎峰度夏季节前,增加配电装置的数量和配电设备的容量,变集中控制为分散控制。

第二,把每年的定期检修时间安排在迎峰度夏季节前,提前做好配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

第三,壮大配电检修施工力量,搞好技术练兵和反事故演习。

第四,增加配电设备的巡检频率,一经发现异常,立即组织抢修。

第五,加强用电宣传工作,鼓励节约用电和避峰用电。

第六,必要时采取强迫降温措施或更换配电设备,选耐高温、大容量电气设备。

6 进出线侧应加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假如配电装置本身未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而出线侧装设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出线与母线的连接也是由熔断器连接的,当配电装置遭受雷击时,如果出线熔断器先行熔断,此时,所有配电装置将失去防雷保护,结果势必造成配电装置及设备因遭受雷击而损坏。如果配电装置本身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而配电装置的出线与母线间的连接装设熔断器,当出线遭受雷击时,如果出线熔断器先行熔断,此时整个出线将失去防雷保护,线路易遭受雷击,因此将配变的高压侧进线及低压侧出线第一、二、三基杆上的绝缘子铁脚接地,当该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入侵波便通过这些绝缘子接地铁脚的绝缘薄弱点流入大地;同时配电装置负荷开关若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大大降低操作过电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另外,配电装置接地电阻值要满足运行要求,接地电阻值偏大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安装后没有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安装时连接点连接不牢固、接地引下线截面偏小、接地体埋深不够、土壤电阻值过大等原因。

7 配电装置供电系统宜采用三相五线制

保护接零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低压电网的中性线过长,阻抗较大,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中性线将有零序电流通过,若出现环境恶化、导线绝缘老化、下雨受潮等情况时,导线的漏电流将通过零线构成闭合回路,致使中性线带有一定的电位,这对安全运行十分不利。因此宜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用电设备所连接的工作零线和保护接地是分别敷设的,能杜绝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所造成的危险电压。

8 加强配电装置的维护检验

按照《配电运行规程》的要求,新安装的配电装置运行一年之内要做一次全面检修调试,因为新设备在送电带负荷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该暴露的问题和隐患已经出现,比如螺丝松动、接头发热、额定容量过小、绝缘程度降低等,正好利用此次全面检修调试的机会,进行全部配电设备维护、检修及更换,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做到三年一次全部配电设备停电大修、调试,每年进行一次检修维护,因为多年带负荷或过负荷运行的配电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设备老化,绝缘降低,运行出力降低,因此建议建立配电装置档案,全面综合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设备出厂时的技术资料;设备交接调试及第一次送电的技术资料;设备运行一年内的第一次年检的技术资料;设备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维护资料;设备三年一次全面停电大修调试的技术资料;设备历次临时事故抢修的各种技术资料。

以上各条配电装置档案内容应包括: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电气试验纪录及试验报告、调试项目及内容、大修项目及内容、更换的备品配件、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以及大修调试后的设备状态等。

设备巡检的过程,就是采集数据和摸底的过程,当然,一些不能量化的数据还要靠巡检人员的认真检查,作出定性的判断并如实反映在巡检纪录上。巡检纪录应反应出配电设备的如下内容:电压、电流、温度、声音、通风冷却情况、电气元件、接头、电缆头、进出线、外观检查等;对巡检纪录的内容要认真分析,不但要分析当天的数据,还要和以往数据进行比较,看趋势,找规律,以便分析和查找可能存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配电设备巡检工作要制度化,要积累数据,安排好合理的巡检频率,把普检和点检相结合;有些配电设备故障在巡检时很难发现,如开关拒动、保护失灵,还有些配电设备没有故障时一切正常,一旦故障则迅速发展,也就是产生没有预兆的瞬间故障,但这种情况必定很少出现。

综上所述,本文中所建议的技改方法,经过阜阳供电公司近几年现场实践证明,消除了很多配电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达到降低配电装置故障率的目的。在面对城乡用电一体化的推进、社会用电量日益增加、供电可靠性日趋提高的今天,要求供电部门要更新观念,采用高科技,解决新问题,同时要加强管理,严格用户业扩工程报装手续及验收、装表接电管理。规范各类业扩工程验收管理,特别是验收组成人员、验收手续。严格用户设备接入系统管理,严禁安全设施不完善或存在重大缺陷、安全隐患的受电装置接入系统。严格施工单位资质审查,规范计量技术监督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GB50173-92.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 配电运行规程[s]. 阜阳供电公司, 2000.

[3]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s]. 国家电网公司, 2005.

上一篇:略论调度运行危险点及管控措施 下一篇:浅析防火墙技术对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