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7-20 09:03:03

运用问题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问题教学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培养职校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能力获得体验,创新思维获得发展,成为问题解决的追求者。

关键词:问题教学 中职学生 创新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于学生的培养侧重于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职业能力,而技能习得的特点是不断地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对智育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未给予足够重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技能型人才需要紧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步伐,必须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职校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核心则是学会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要使每一个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出正确决策,进行有所创新的工作,拓展职业发展的空间,提高为社会贡献的能力。因此,培养职校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适应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之举,运用问题教学是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是培育创新思维和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

二、问题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类型

问题教学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来获得知识的教学过程。在运用问题教学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去发现的,因此其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追求。

在实践问题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进行梯度递进,重点突破,形成习惯,养成基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进行递进的“问题”,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新型问题。呈现型问题指的是由教师或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直接体现着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考。显然,这类问题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而且往往追求标准答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求异、质疑的创新思维。相比之下,“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更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从问题发现的过程来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思考探索,出现“惑”与“疑”的结果,具有发现问题的主动性;二是从问题解决的过程看,学生对自己发现或感兴趣的问题具有强烈的解题内驱力,会孜孜以求,追寻最佳解决方案,表现出执著的探究性;三是从问题的自身特点看,它不是在老师统一要求下的产物,会更具有鲜明的新、奇、特个性,是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萌芽表现;四是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的区别在于:创造性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是发明的先声,而发现型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发现型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虽不具有创新的价值,也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说,却是独立发现,是探索的成果,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现,因此,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最具实用价值的还是发现型问题。

三、问题教学的实践要点及原则

在考察我们经验中的思维体验时,思维过程总是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在思维清晰的过程中总会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也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对于问题教学,各门课程虽然内容不同,但其实践要点与原则有共通之处,可融会贯通。

1.问题教学的实践要点

(1)发现并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的首要环节。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研究、创新的起始点。在开始进行问题教学时,学生是不善于也不敢于提出问题的。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发“疑”,善于提“问”。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使单向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搜寻、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知识或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解决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能力获得体验,创新意识获得觉醒,成为问题的主动发现者。

(2)问题教学的关键是讨论与研究问题。在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怎么解决,要通过课堂讨论,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然后进行归纳分析,找出最接近问题的解答路径,以此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材料,既要起好引导作用又要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提炼。首先,提炼的问题应符合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解答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对问题的讨论引导上,要注意讨论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问题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其中蕴含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提炼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迎难而上的信心,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基础好的学生挑战有难度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全体提高的良好教学效果。在此阶段,教师要注意做好讨论研究中激励、启发、引导的作用。

(3)解决问题是问题教学的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体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积累,而且还要通过知识的积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达到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双收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问题情境,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走向解决问题之路,摘取合理答案之果。由于问题教学强调方法的多样性,答案的开放性,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解答,只要言之有理,就要予以积极的肯定。问题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整理思维路线,进行适时点拨、评价和必要的补充,指出需要继续探索、完善的地方,总结学习方法。这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问题教学的原则要求

问题教学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操作简单,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的特点,因此在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要清晰。教师要把学生所提的问题归结到“关键点”上,即所提问题“是什么”,并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的提炼要充分展示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明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难易要适中。对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并不陌生,但必须通过努力探索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不太难也不可太易,不能出现使学生思维停止,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也不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简单乏味,如果缺少了探求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运用。

(3)过程要有序。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将问题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组成一个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涉及的知识能力应建立在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水平上,逐步递进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能力迁移。在进行问题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区别,针对职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可以多做些铺垫,把问题分隔得细密一些,采用“小步走不停步”的方式,使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4)角度要新颖。教师所创设或提炼的问题角度要力求开阔、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或震撼感,以此激发他们用创新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丰富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经验。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是非常重视 “过程”的教学方法,它展现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索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信心、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光岑.核心问题教学研究[M].广州: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孟国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2K―H(A)型行星轮系“模型化”分析 下一篇:领航海岛 扬帆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