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电影《英雄》中书法元素的应用

时间:2022-07-20 07:10:20

评析电影《英雄》中书法元素的应用

[摘要]在影片《英雄》中,张艺谋运用了中国传统色彩、书法、武术和琴韵等艺术元素作为电影语言,并且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与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的转换关系密切。影片在“书法与武道”上殊途同归的演绎,已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英雄》虽以“武侠”定义,但其表达的内涵已不只是“武侠”两个字所能概括,它已经和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书法 电影语言 传统文化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听符号,在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叙述到造型的发展过程后,当代电影努力应用各种技术、艺术手段制造画面效果、刺激人的感官、隐晦表达情感等方法来叙述故事外的故事,感受画面外的画面,这种从实走向了虚,从具象走向了抽象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是在试图利用电影语言表达更多、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色彩、书法、武术和琴韵等艺术元素作为电影语言,并且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与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的转换关系密切。

在影片中,张艺谋把书法与舞蹈、音乐相结合,并通过对书法的意境的感悟来阐述电影英雄的最终结局,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作分析;

第一,书法与音乐、舞蹈相融合

书法与音乐相通,这是影片所要表现的一个特点,书法是没有声音的音乐,书法和音乐一样,都以节奏为其要素,表现在纸面上的点画,粗细轻重,方圆曲直,滞留疾涩,以及浓淡枯湿的墨色,显示出明显的节奏感,正如同音乐是不断变化,运动着的节奏一样,两者都能表达作者或演奏者的情感心绪,中国书法是无声的音乐,它能反映人的灵魂最深处的秘密。在影片中,其书法与背景音乐小提琴相融合,有时体现古琴的沧桑,有时体现书法的优美或凝重,让人产生共鸣。

在影片《英雄》中,音乐与书法的结合,表现在结合整个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每一个乐音控制在一定的音域内。如在剑客残剑书写“剑”字时,发服参差交错,钩环盘绕,极富飞动感、节奏感、整体感。这时的音乐主旋律曲调也并不复杂,低沉悠扬,给人的感受就如同《英雄》的剧情一样,人们视听之后,余音在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另外,书法与舞蹈一样,都能表现出形体美和动态美。书法是没有演员的舞蹈,他们都同时具有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特征,因此书法和舞蹈各从对方的美姿中吸取灵感,唐代张旭的书法,奇幻杂出,节奏分明,据说他是在观看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剑器的一种舞曲)时,深得其神。在影片《英雄》中,为了表达书法与剑术是相通的这一概念,剑客书写“剑”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支舞蹈,我们知道,书写书法时,在运用指力、腕力、臂力的同时,腰部、腿部也须配合用力,若是站着写字,全身各部分就都要活动了,而残剑书写“剑”字时,长发、衣带飞舞,犹如得到风和云的力量,象神龙战于郊野,随着笔势飞舞,变幻莫测,即表现出书法和舞蹈两者都是通过节奏,优美的动作,来显示出活泼、愉悦、悲哀、愤怒、期待、要求、豪迈、振奋等神韵和情感。而且剑客“残剑”的剑术,也是从书法当中体会到的。

总之,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画面构图、色彩的处理、人物的神情都与书法的意蕴美紧密结合,并且影片把音乐、舞蹈与书法结合得很好。

第二,书法与电影《英雄》的主题

书法作者临池挥毫时,总在有意无意地让纸上墨迹带有自己的性情、才识、心绪等心性之物。他总力求使自己写成的字“人化”成自我的化身,同时又力求使自我“物化”,将自己投影到白纸黑字中。所以当“无名”给秦王敬献了残剑的“剑”字,当残剑的“剑”字挂到秦宫的墙壁上,秦王凝视“剑”字良久,从中悟出剑客残剑的“剑”字里蕴含“心怀天下、天下安定、国泰民安”思想,通过书法,两个人达到思想上的沟通。从而也就有了秦王的感慨:“老百姓和文武百官私下都骂他的暴君,只有顿悟了秦王是‘天下’之所寄的残剑,才是最了解他的人,因而天下也只有残剑是他的知己呀!”。

应该说,唤起人的生命意识、心灵情感是诸多艺术品类都有的共同功能,但是书法由于具有“一字见心”的直接性和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深厚性,又具有其节律与人的情感节律的相应性,“剑”字连绵回绕,气势奔放,因此这种唤起的力量就最为强烈。在无名刺秦情节中,无名在最后的关头“悟”出了“天下”之重要意义,遂“毅然”放弃了刺秦,可见书法对唤起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另外,按理说,赵国的书体应该是金文,即大篆,而秦统一中国后,由李斯发明了“小篆”,小篆是由大篆而来,所以两者比较接近,但大篆字体复杂,书体有图画意味,增加了文字的符号性质,写字的速度慢,线条粗细一律,也无轻重,提按之分,而小篆更讲求字的匀停对成,圆劲飞动之感。挂在秦宫高堂之上的“剑”字明显是小篆,其实预示着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

书法寓意,抑或是“剑”字的深刻寓意,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传统的中国特色。书法元素的应用让电影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这其实也是张艺谋电影的一大特色。怎样才能拍摄出既有商业价值又有文化价值的武打影片,这就要看导演如何把握,应该说,张艺谋在这方面是成功的。

第三,书法的文化意蕴与剑术

影片《英雄》的观众多数认为该部电影是一幕幕华丽的场景冲击着他们的视网膜,其实,张艺谋这次就根本不需要故事,他只需要画面,其中,书法元素的应用是画面表现内容之一。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影片这一概念的表达是通过对书法的意境感悟来表现的。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的之遥的机会,而最终却放弃刺杀秦王也是由残剑的“剑”字启发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就其所要表达的所谓“剑术的境界”而言,都是通过书法的意蕴表达出来。

剑术与书法是相通的,我们从中悟出了和平。英雄通过书法元素的应用,把传统文化精髓表达出来,而由书法的意境,古人所体会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文化最为出色的国学内涵。应该说,《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书法也成为符号,传达着它的所指与能指。《英雄》中由书法的意境至“天下一统”而归一和平,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它们是相通的,“天人合一”本就有与世间融为一体之意,这本身的含义就有和平的含义,这样来讲,《英雄》对书法元素的应用是成功的。

现如今,人们很少用毛笔写字,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多数人开始键盘输字,传统文化的继承繁衍已不复昔日的土壤,所以,本土生长的我们也未必皆对英雄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西方电影早于东方,我们评论电影的好坏,往往也多是以西方的文化观点来看,即便如此,我仍是很喜欢“英雄”,书法艺术在影片中,表现得不牵强,过渡自然,与情景融和得很好,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境美。

总之,影片在“书法与武道”上殊途同归的演绎,已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英雄》虽以“武侠”定义,但其表达的内涵已不只是“武侠”两个字所能概括,已经和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

上一篇:家庭电影制作中的视频处理系统 下一篇:以《重庆森林》为例谈王家卫的电影音乐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