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乐在“棋”中

时间:2022-07-20 06:23:19

摘 要:本文通过观察研究,从激发幼儿参与棋类游戏的兴趣出发,尝试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棋。针对棋类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师指导策略与游戏棋设计要求。

关键词:游戏棋;指导策略; 设计要求

幼儿游戏棋作为棋类活动的一个分支,以“玩中学”的游戏理论为指导,从幼儿的现实需要和经验出发,与幼儿一日生活及课程相互渗透、整合,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品质习惯和认识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然而,在游戏棋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棋谱深受幼儿喜爱,使用率较高。而一些棋谱却是备受冷落,无人问津。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我们教师在棋类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①对棋类游戏认识不足,无法激发幼儿兴趣;②偏重技能训练,忽视过程和情感的培养;③忽视对幼儿个体差异性的关注;④缺乏变通,没有发挥材料应有的价值。为了使棋类游戏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教师在棋类游戏过程中应采取的指导与游戏棋本身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设计游戏棋要投其所好,让幼儿喜欢玩

1.营造心理环境,搭建趣味支架

棋类游戏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或是掌握了多少技能,也要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兴趣变化和能力发展,以情感和技能并重为主线开展实施。幼儿自我认识模糊,易受暗示,其自信心的产生最初是建立在他人对自身的反应上的。因此,在棋类游戏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注意发现幼儿的变化,重视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适时给予微笑、赞许的话等情感支持。教师的及时肯定有助于激励幼儿游戏,利于他们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取自信。

2.保障游戏条件,搭建技能支架

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为幼儿提供下棋的各种支持,包括棋类游戏区的开辟、探究性和引导性棋类材料的投放、下棋兴趣的激励、基本技能的传授、实践机会的满足。在幼儿掌握棋谱、棋子的使用方法、具备正确识别路线的能力、拥有对规则的基本理解能力后,再适当提高幼儿的游戏技巧并增加游戏难度。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因缺乏基本技能和不理解游戏规则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3.关注游戏个体,搭建方式支架

在下棋过程中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倾向以及能力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棋类游戏,是幼儿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各种棋的提供不是一尘不变的,当幼儿熟悉了一种棋后,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多种适宜的棋,让他们感受多种棋类游戏带来的不同体验,享受“棋”中的乐趣。

二、开展游戏棋要指导有方,让幼儿有劲玩

1.根据问题,适时指导

当幼儿出现“认知结”时 ,要及时的发现、解开这些“结”,可以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当幼儿学会了一些规则简单的游戏棋后,教师在区角投放了“萝卜棋”。由于角色多、骰子多,玩法较复杂,所以想玩而不会玩的孩子只好放弃了选择。于是,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棋谱中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萝卜,一起了解萝卜棋的规则。孩子们有玩的冲动,学得就快,几次尝试下来就渐渐熟练了。学会了“拔萝卜”棋后,其它类似形式的游戏棋自然也不成问题了。

2.根据需要,灵活处理

在“玩具总动员”中有一种数学棋叫“单双棋”,顾名思义就是要幼儿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单双数。孩子们虽然已经掌握了1―10的单双数,但这幅棋中还涉及10以外的单双数,超越了现阶段幼儿的能力。但孩子们仍旧选择了单双棋,只是他们玩的规则与正式的“单双棋”的规则相差甚远。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遵守起来就特别容易,玩起来也特别投入。所以有时候教师放低要求,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主和自由,游戏棋会带来更多的意外和惊喜!

3.分析状况,变通规则

玩“龟兔赛跑”棋时,由于BB老是掷到‘0’,所以一直不能进格,看着他灰心的样子围观孩子都来为他加油,可BB最后还是输了,看得出他心里非常不好受。考虑到孩子们刚对游戏棋萌发兴趣,应该让他们体验游戏棋带来的更多快乐,所以教师根据情况换掉了自制骰子。试想用改变材料的方法来使游戏出现一些突破,结果发现孩子们重新制定规则、协商合作,参与棋类游戏的自主性不断提高,实为一举多得!

三、结束游戏棋要留有余地,让幼儿还想玩

1.设立班级中转站,见多识广

为了延续幼儿的游戏热情,在班上开设“棋盘中转站”,将其他班教师设计的棋盘在幼儿面前进行展示,定期在棋类中转区交换,幼儿在活动中不但认识了更多丰富多彩的自制棋盘,还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了游戏棋盘的利用价值。幼儿在环境潜移默化的感染下,探索游戏棋的兴趣增强了,也逐渐走进了游戏棋的世界中。

2.设立棋王晋级制,越战越勇

棋类游戏具有竞技性的对弈特点,往往以追求胜利为最终目的,引发大家乐此不疲,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通过设立“幼儿下棋统计表”的晋级制度,评选“周棋王”、“月棋王”和学期“小棋王”,推动幼儿的游戏劲头。游戏棋统计表,一方面让获胜方立即享受成功的战利品,另一方面让输方感知还有下一次机会可以赢。在游戏过程中,除了数理逻辑和推理能力得到发展,承受失败、公平竞争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提高,在无形中培养幼儿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3.设立家庭漂流站,玩意未尽

在一日活动的自主环节中,幼儿可以自动发起游戏棋活动,同样,我们也满足幼儿将棋谱带回家的愿望。小小棋谱如一股股涓涓细流般沁入孩子们的家庭生活之中,成为家庭茶余饭后、空余休闲时的最爱。棋盘漂流站的设立取得了辐射促进作用,棋文化在每个家庭中蔓延开,促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棋盘漂流活动中,也满足了幼儿下棋的兴趣。

总之,开展游戏棋活动时应尽量做到让每位幼儿都成为胜利者,都能享受胜利的喜悦。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被打击,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在玩游戏棋中发展相应能力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启发式指导、同伴互动式指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玩棋类游戏的兴趣,逐步引导幼儿享受游戏的过程,让幼儿乐在“棋”中。

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潘丽娟.《开展幼儿棋类游戏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幼儿教学研究 2009 年第7期 .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下一篇:乳腺腺体密度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