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提问在初中政治课的运用

时间:2022-07-20 05:51:31

探究性提问在初中政治课的运用

摘要:探究性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文章重点探究了在政治教学中探究性提问的方法及实施探究性提问的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探究性提问是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具体落实。一个问题提得好,提得妙,往往就更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样利用探究性提问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课堂教学服务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1.探究性提问常用的具体方法

(1)比较式提问法

比较式提问法是针对那些具有可比性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点的提问方式。比较是进行科学分析、认识事物本质和特点的重要手段。[3]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时,就可以将其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通过提问、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最民主、最进步的法律这一知识点。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对具有可比性相关知识点的挑选。

(2)假设式提问法

假设式提问法是指在教学中遇到某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假设一种相反的情况,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正确认识的一种提问方法,也可以叫反问法。[4]如在讲述“货币的演变”时,我们可这样反问,“如果没有纸笔,只有金属货币,那会怎样呢?”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纸币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3)承上启下式提问法

承上启下式提问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入新知识的一种提问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刚刚学习完一个知识点时,容易有两种倾向:一是因为已经掌握而注意力下降;二是注意力仍停留在刚才的讲述上。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果此时巧妙地设计一个问题,既能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点,又能引出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就被吸引到新知识上来,从而更好地开展新知识的教学。当然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如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就可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一个整理回顾,从而分析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切入口,通过提问自然而然的导入新知识。

(4)递进式提问法

递进式提问法是根据学科的内在联系,设计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逐一解决问题的提问方式。比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哪些基本要求”、“和平时期需要爱国主义吗”、“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做”。从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这种提问法的关键在于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难度不能太大。

2.探究性提问的注意点

(1)问要问在有疑之处

挖掘学生的探究兴趣,必须要针对学生的有疑而问,学生的疑问只有解决了,才能使他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究。[5]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大有益处。

(2)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提问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提问形式要变化多样,形式单一只会使学生乏味。所提的问题不能含糊不清,要具体、明确、严密,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当然,提的问题最好是开放性的,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价值

少数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答案就能脱口而出,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便可获老师的首肯。这样的课堂提问,看似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惰性,也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推动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较深为深刻向深刻发展。

(4)提问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余地

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布白”之道,其意为“一幅画倘若全部涂满,一点空隙不留,反倒不成其为艺术品了”。[6]此理念对政治课教学的课堂提问同样有启发性。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余地,增多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像有的老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种提问的效果可想而知,这样提问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因此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

(5)问题要难易适度

问题难易适度,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问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维。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来决定,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

总之,政治教师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富道德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作用[EB].

[2]戴喜田.论新课程下政治课的课堂提问[J].

上一篇:中职学校《销售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促使学校内涵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