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收藏有本“经”

时间:2022-07-20 04:33:01

古朴典雅的清末红木家具配上别致精巧的瓷器,墙上挂上几幅充满现代气息的名家油画,简洁而和谐的摆设,衬托出整个房间浓厚的艺术气息,自然也体现了房间主人的兴趣爱好。这就是北京逸品钧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依诚的办公场所。刘依诚戏言,过去、现代,从这里能看到艺术世界的一个变化过程,看到我们目前的发展水平。

“倒腾一辈子,不如留下两个好柜子。”刘依诚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收藏理财的看法。“我买的这个红木椅子值1万元,等过两年不想用了,卖掉还会值1万元。如果买一个沙发,两年后还值钱吗?从价值的角度,用朋友的话来说,沙发就是工业垃圾。”

说起真正收藏,刘依诚说只能从2002年算起,到今天不过两年多的时间。不过,他接触这个行当已有20余年。在所有的藏品中,字画是他的最爱。1981年刘依诚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那时,他便开始买诸如莫奈、鲁本斯的画册,“当时上学的经济实力只能买这样的画册,比较便宜,四毛五一本,那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自己拥有这些画。”藏画展更成为刘依诚课下追逐的地方,几乎每场都去看。等到1985年大学毕业后,刘依诚在生意上小有成就,终于可以满足自己的心愿,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拥有一些名人字画了。接触的时间长了,刘依诚也逐渐形成了对收藏字画的独特见解。他说,字画收藏有本“经”。

收藏要善于抓住机会

机会对于每个成功者来说都是重要的。同样,对于收藏者来说,抓住价格适度的好藏品的机会也就意味着走向成功。不过,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把握的。刘依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很谨慎,“当时也不敢投入很多的钱去买市场上特别贵的字画。当然,是那个时候感觉贵的。”2002年刘依诚在荣宝斋附近看到黄胄的画,一张6平方尺的画卖了12万元左右。当时刘依诚是有这个实力买这张画的,“但毕竟我是生意人,老实讲还是有功利心,我在想,如果10万元之内,那么,我愿意买下,生意上讲究讨价还价。如果用做生意人的眼光去看收藏这件事,我失败了。因为卖的人一分钱都不降。过了两年,我真是后悔莫及,这张画现在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120万元以上,升值至少10倍。现在黄胄的画市场价格大约为20万~30万元/平方尺,精品的话,每平方尺将在30万元以上。6平方尺当时卖12万元,我还觉得贵,现在想起来非常可笑,很幼稚。从投资的角度讲,如果当时购入这样的画,那么,今天我们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

刘依诚今年再次遇到一个好机会,他终于没有错过。他得到了一本《名家集锦画册》。“我是在第一时间拿到的,经过多次的失误和学习,一遇到这个,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下来。这个画册太珍贵了。”刘依诚介绍,这本《名家集锦画册》中的16幅画出自于13位名家之手。这是画坛大师周怀民53岁生日时,朋友为之祝贺而分别落墨的。这些作品弥足珍贵的是充满了朋友间亲密的感情。说是16幅作品13位名家,其实有14个人参与,周怀民在这上边也著有笔墨。“这些作品完成于1959~1960年,这些大师大多正值壮年,正是创作的最佳阶段。这14位名家可以说是当今市场上梦寐以求的作品,而且都是第一线的画家,有多半是当时南北各家的画院院长。比如,唐云为当时上海画院院长、傅抱石为南京画院院长,王雪涛为北京画院院长,关山月为岭南画院院长。他们的作品至今在市场上的价值排行榜可以说与日俱涨。比如上海画院院长程十发的画,我们预测将达到8~10万元/平方尺,甚至超过10万元。所以,这本画册可以说既有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也有着升值潜力。从投资的角度讲,我这项投资太值了。”

刘依诚对这个决策十分满意,“之前我要买这么贵重的东西,会先找很多专家来鉴定一下,但这次我没有找,因为自己最近几年也看了不少,像这样的藏品,诸如单独一个黄胄的作品容易模仿,但这么多的名家都去模仿,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本册子雪藏了46年,所有的作品都是在1959~1960年间完成的,看过这本画册的人屈指可数。《钱经》是第一个见到这本画册的媒体。

刘依诚告诫,机会垂青于努力的人。做收藏也一样,一定要努力学习,积累自己的知识根基。对这个行业和藏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不轻易放过属于自己的机会。

一定要做“潜力股”

“毕竟你的钱财是有限的,所以,投资一定要做‘潜力股’。”刘依诚谈到,不要跟风,不要浮躁地想着今天投入3万元,明天就获得2万元,甚至2000元也行。类似于这样投机的事情,不要去想,更不要去做。当今收藏市场有一个浮躁的现象,追逐升值快的作品,但总有一天,这些作品会回归到艺术成就上,因为艺术作品是以艺术成就论成败的,而不是简单的炒作和名声,藏品终要有一个艺术价值回归的过程。

刘依诚说,早期他的一些业内朋友经常告诫他,不要追市场上那些名头很大、价格跑得很快的画家作品。这就像散户炒股票一样,你是追不上的。名头应该放在第二位,艺术成就才是第一位。比如我一位有30多年收藏经历的长辈,他所收藏的很多字画,未必是名家的作品,但却都可以说是精品。

刘依诚的经验是,判断一个画家的潜力,首先是通过他的作品来判断,其次是了解这个人的人品。人品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存留的时间长短。口碑不好的人,两三年就会被市场淘汰。另外就是画家本人对市场的认识,这决定着他的作品是否符合当代潮流。这一点可以从专家、媒体、业界人士的评论中去了解。

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刘依诚在最近几年参加了所有的拍卖会,接触了更多的业内人士。但大多数时间他没有轻易去买、追诸如20~30万元/平方尺的黄胄、30~50万元/平方尺的齐白石的字画,而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整个行业的运作过程,对这个行业不断深入地去了解。

“目前,市场的炒作因素太多,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相背离太远。这样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买到这样的作品,一旦价格回落就会像股票一样被套牢。但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将不会被套。” 刘依诚举例说,“齐白石的作品30万元/平方尺,陈半丁的作品才3万元/平方尺,这在当年可不是这样的,齐白石对陈半丁很尊重,在他看来两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所以说,市场并不能反映所有的一切。从陈半丁的成就来说,其作品的价值远远没有到位。同样,胡佩衡的作品市场价位才1万多元,也未能体现出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花钱一定要买对

“花钱一定要买对。”这是刘依诚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我们听到很多的故事,一个东北人花了100多万元买了范曾字画,然后请著名画家康宁老师去看,康宁说看不出来,领着这个人直接去范曾家里,结果范曾说全是假的,每幅最多值200元,这个人当时就瘫在地上。的确,现在只要比宣纸贵,就有人去模仿作假。”

刘依诚强调,收藏首先要具备一双好的眼睛,具备对艺术的把握能力。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书本上学习,和身边人品好的专家学习。刘依诚说他是幸运的,1985~1995年这个阶段,中国美术界还处于一个发展期,没有很明确的包括收藏、欣赏、甚至清晰了解的整体思维。那时他就开始意识到需要具备这些知识了,正好认识上文提到的做了30多年收藏的那位长辈,于是幸运地有了更多的机会探讨和学习。

上一篇:CRD加热京西楼市 下一篇:生肖金币投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