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中职专业课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20 01:07:52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专业课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

当今,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成必然之势,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不仅聚焦课堂,更在改变课堂,提升课堂。我校在多年教学的改革中成功实施和推行了专业课教学的工作室课堂模式,而近年来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在工作室课堂的应用和推广,更让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活力,更为师生所喜爱,也更加确保了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同时,也形成了我校具有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

一、工作室课堂模式

工作室课堂模式,就是工作室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把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的课堂教学放到工作室中去,在工作室课堂中开展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跟岗和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室课堂中“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实训乃至跟岗和顶岗实习。同时,工作室课堂也是专业教师工作的办公室、课室和实训室,是三室合一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室课堂里,教师不仅可以备课、教学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还可以进行校企合作。工作室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室理论教学――实训室验证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了教学与市场的联系,缩短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从而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是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与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深度融合,并提供优质、互动、可以满足虚拟仿真操练的学习资源,示范学习过程,构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现翻转式教学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聚焦的是中职专业课的课堂,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工作室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在工作室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全方位融入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使用,也只有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所具备的教学资源查询与管理、教学视频录播与存储、虚拟仿真、课堂交流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学习评价、校企连线等功能可以有效地化解中职专业课教学与实训中普遍遇到的难点,全面地呈现和提升“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模式的实施及成效

1.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智慧课堂

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地使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课前,教师要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中预先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用各自的账号登录学习系统,打_相应的教学资源,可查阅和观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课中,利用教学视频录播系统,将教师或企业师傅的示范操作实时转播到学习系统上,供学生无死角观看,同时将这一示范操作视频录制存储起来作为教学资源,针对其中的操作难点还可以利用慢进、快进、回播、暂停等功能反复观看和学习,然后学生在小组实操时又可将实操过程录下来,或把最后的作品拍成照片作为作业在线提交给教师检查和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与同学、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在线交流,甚至还可以连线校企合作的企业对学生作品进行远程评价等。如此,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让工作室课堂中教师的组织教学更充满智慧与活力。

2.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工作室课堂采用的是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是以企业产品生产为项目任务,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里“做中学”、“学中做”,让教学在完成真实产品的开发或生产中进行,岗位技能要求较高,专业知识要求较广。如我校服装专业的英仕婚纱晚礼服设计制作工作室里,学生至少要学习婚纱晚礼服的设计、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还要学习服装材料,服装跟单,排花、钉珠,服装生产管理,质检等相关课程或技能,甚至还要学习企业文化、职业规范以及班组同事间团结协作等内容。因此,工作室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综合的、扩展的。

在工作室课堂中引入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学生可以用各自的账号登录系统,利用系统提供的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查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反复观看教师或企业师傅的操作演示视频来实施专项技能操作,如服装专业的婚纱礼服制作技能要求高,工艺环节多,通过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可以反复地学习,甚至可以在课后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系统的交互功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老师、企业师傅、同学乃至其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解决疑难;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录播功能把自己操作的过程或完成的作品录成视频或图像,在系统平台上提交,让老师或企业师傅进行实时或远程评价。

3.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是开展开放环境下实训的课堂

在工作室课堂,由于全面推行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在完成真实产品的开发或生产中进行,因此,教学和实训的成本相对较高,例如,制作一件婚纱晚礼服,材料成本高,质量要求也高,次品虽不可避免,但次品率也不能居高不下,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中提供的虚拟仿真功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利用虚拟仿真功能可在计算机上预选各种面料进行效果摸拟,甚至可以开发出专门的试衣系统,从中选择最佳的产品效果,把设计开发成本降到最低。同样,在汽车维修的实训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要维修的真实车辆是有限的,而故障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类车型的各种不同故障的特征以及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利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中提供的虚拟仿真功能就可以预设各类故障供学生去判断和处理。结合真实的生产性实训,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就可以开展“虚实结合”的开放环境下的实训。

4.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是专业对接产业、对接岗位、对接前沿的课堂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利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可以实现与企业的互连互通、远程交互以及资源共享;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引M企业项目,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产品生产等工作,使师生的作品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再转化为市场的商品,如我校服装、工艺美术专业的很多工作室,都可以给企业设计开发新产品、制作样板等,项目任务的完成既培养了学生,也让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更加对接产业、对接岗位需求;同时,还可以将网上大量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关的产业发展前沿资讯下载下来作为教学资源存入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中,供师生随时查阅和学习,如每年的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北京时装周等流行趋势会的资讯,让学生在工作室课堂里就能了解香奈尔、阿玛尼等世界顶尖服装名牌及产业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5.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课堂

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能简单理解为会做电子教案、会做PPT课件,或者是会录播视频和使用教学资源库等。长远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从“技能形成”教育阶段到“能力培养”教育阶段,再到“知识创新”教育阶段。在“技能形成”教育阶段,主要是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获取、选择、应用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教学瓶颈难题。在“能力培养”教育阶段,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并提供优质、互动,可以满足虚拟仿真操练的学习资源,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在“知识创新”教育阶段,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示范学习过程,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现翻转式教学模式。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要求教师努力从“能力培养”教育阶段向“知识创新”教育阶段进阶,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室课堂更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课堂。

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促进了教学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推动了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改革,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每位学生在工作室课堂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特点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教师通过熟练地使用数字化课程学习系统,监控指导好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按质按量地全面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下一篇:昆三十四中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