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 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时间:2022-07-20 01:01:36

“建构主义” 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性的激发与调动,尊重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将教师的位置定位为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和辅助者,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借助学生共同体的力量建构认知结构,在实践中让学生运用和领会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生动的,充满生成性的。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探究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的提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想要突破学生阅读理解上的重难点,教师需要巧妙创设适合学生思考的情境,带领他们置身于文本当中。如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创作时代距离学生久远,小说所批判的社会制度早已荡然无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涵,走进文本,把握孔乙己的人物性格,领悟孔乙己人生悲剧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呢?不妨借文中的小伙计“我”的一双眼睛展开观察,观察酒店环境,观察酒店里的客人,观察最使大伙儿开心同时充满“矛盾”的孔乙己;孔乙己被打、出现及失踪的这段时日,“我”的内心在想些什么,酒店客人和掌柜在孔乙己的悲剧发生后作何反应,“我”此时的内心感受如何?学生只有真正置身于“咸亨酒店”之中才有可能深入走进人物和故事。再如《变色龙》这篇小说,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可怜的狗是无辜的,它的贵与贱不在自身的品种、样貌,全在主人的身份上,这真应了那句“打狗还要看主人”。何不让学生成为小狗的传声筒,用小狗的心理独白谴责见风使舵的警告奥楚蔑洛夫,揭露沙俄社会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丑恶本质?如此,学生便会真正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理解解读文本,收获真实的阅读感受。

二、运用学生共同体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

九下语文学习难度较九上平稳增强,加之面临中考检验,因此有必要借助学习小组或班集体的力量优化学习成果。比如,某一专题的学习结束后,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地整理课文重点形成适合本组学生的复习资料。教师可以组织评选活动,给予优秀的团队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教师在九下阶段最要紧的是整理出适合学生复习的练习和资料,帮助学生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备战中考。其实,知识的盲点来自学生,学生对没有掌握的知识是有所了解的,与其通过考试直白地指出学生的缺漏之处,不如先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省自查。可以以组为单位,统计出基础知识、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及作文等考不足之处,让学生针对最容易失分的项目展开自我反思,所有组的问题集中起来,不就是这整个班集体最需要关注的了吗?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编排练习和资料,有重点地帮助本班学生查漏补缺。

三、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学语文的目的是用,我们教一篇课文不是目的,而是要借这篇课文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往,我们关注课堂中的学,把练放在了课后,如此,导致学生的练脱离教师指导,教师无法观测到练习效果。当堂检测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被反复强调,人们大多明白了其重要性,但当堂检测的形式有待进一步探究。我们可以在讲读课上帮助学生拎清思路,总结方法,至于学生到底掌握得如何,完全可以放在自读课上通过实践检测。比如,九下第一课《诗两首》,按析背景―初读―想象画面―解词细读―再读感悟的思路展开的学习,教师想要检验掌握的效果,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学《外国诗两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思路,课后给出时间查阅资料,课上请生小组配合进行学习展示,看他们的画面描述,词语理解,朗读水平如何即可检测学习效果。再比如,刚开始学习剧本,学生很容易对排演剧本产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提前几天就跟老师沟通,希望安排他们演一演。演剧本是最好的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机会,但仅仅安排学生就某一节选段落照书本朗读,未免辜负了这样一个机会。因此,实践前还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了解剧本的创作背景,反复揣摩人物性格,读出语言特点。课上安排学生边演边说明这样处理人物表演的原因,这样他们便能真正深入剧本,感悟剧本创作的魅力。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充满未知和惊喜的生成式课堂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自由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在交流与合作中各自完善知识体系。真实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未知旅途才能吸引即将踏足的人们走上征程,写在书上的知识不仅仅是文字,作者记下的情思与感动需要读者结合自身体会才有涌动之可能。

参考文献:

[1]查有梁.中学语文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艳娟.刍议建构主义理论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6:12.

上一篇:多元治理视角下的乡村精英治理研究 下一篇: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