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教育体制桎梏的思考

时间:2022-07-19 10:45:28

突破传统教育体制桎梏的思考

摘 要:纵观人类发展进程,无论是经济、文化、思想、科技发展还是人类认识的飞跃,其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孕育出了璀璨夺目的中国教育发展史。而在当今社会,这一荣耀时时暴露出其弱点,成为我们沉重的包袱,经济社会发展的窒碍。如,教育思想陈旧,体制落后,始终摆脱不了封建专制体制下奴性教育的羁绊,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不一而足。本文对我国教育体制进行回顾和反思,希图引起同仁道德思考。

关键词:教育;体制;反思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发展和进步。当然,教育作为人类发展不可替代的传承手段,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也同样受着历史的局限性,当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教育的惯性有可能就成为束缚人类思想的羁绊。

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不但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同样也能成为愚弄百姓阻碍社会发展的工具,甚至成为毁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内因,只不过是统治者看不到抑或不愿承认这样严酷的现实而已。不论是秦代的“以法为教”、焚书禁学,还是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具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本质属性,不同之处仅仅是在实施手段上。汉代的文教政策建构出一个“教育―选士―尊儒”的利用学校教育来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服务的有效模式,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及至当前。

到了宋代,朱熹强调以“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完美人性的体现,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恢复人的自然善性。明代的教育继承了宋、元以来教育制度,并有了很大发展。在全国形成了互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学校、科举、入仕三位一体,教育内容由中央统一规定,程朱理学是唯一法定的教育内容。监生历事制度、庶吉士制度和进士观政制度,是明代所创立的从政实践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创造,在教育制度上有着重要意义。但“学而优则仕”的信条,把知识分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读书做官”这条狭窄的路途上来了,极不利于知识分子在广阔的精神视野里发展文化学术事业。

清代教育制度最初承袭明代教育制度,建立了从府州县儒学到国子监的官学教育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八旗教育体系,并逐渐恢复了以民办形式出现的书院制度,但这些体系都同科举制度发生密切关系,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属物,成为士子求得“出身”、跻身仕途的手段。清中叶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渐次东进,同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制度相比,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的保守、没落和不合潮流的特点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西方传教士将西方教育引入中国,传统的书院逐渐接受西方教育制度的部分内容,洋务派出于“师夷之长技”的考虑有选择地引进西方某些教育手段,出国留学生的派遣,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切潜移默化的变迁最终导致放弃旧的腐朽的教育制度。但最终“中学为本,西学为用”还是赶不上时代潮流,没能挽救日暮西山的封建专制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从到辛亥革命到国统时期,我国教育基本上完成了从启蒙到规范系统的科学发展道路。先驱们为探索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康有为的“教育为富强之本”、梁启超的“教育立法、提倡民权、‘德、智、体均衡发展’”、严复的教育救国、谭嗣同的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以及后来的蔡元培的“教育独立、兼容并包、个性发展、崇尚自然”等精神无不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为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不朽的业绩。但这些理念革新并不彻底,仍摆脱不了传统封建教育残余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丰富发展了教育门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事业,成就是斐然的,但问题也是突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教育行业缺乏突破,除了学校规模和收费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它方面好像生病了,主要问题如下:1、教育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结构不合理,管理过于集中,师资整体水平不高,教育质量低下,特别是幼儿教育落后,小学教育上不能普及等等;2、教育投资偏低,教学实验设施配置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3、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目的务虚得多,务实的少,基本上是政治口号;4、仍摆脱不了“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等封建思想的束缚,官僚体制直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由于“公务员”属于最为体面的职业,且旱涝保收,使得大多数学生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逼得学校及学生基本以应制教育为主,扼杀了教育的独立、自由发展,违反了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5、教学内容统得太死,限制教学的个性发展,要知道,自由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氛围和空间。譬如,我国的哲学教育基本上是拦腰截断,提到马克思,学生们还大致知道些的皮毛,提到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等等则有曲高和寡之感,真的是曲高吗?非也,先哲们的观点现在看来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甚至是错误的,但却体现出他们对世界探索的智慧之光,他只是教你认识世界方法,试想,如果没有先贤们的奠基,没有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谢林、费尔巴哈等等,哪来的马克思的科学体系?其它学科类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我仅想说明,教会孩子们知其所以然往往比知其然更重要,这才是理性民族理性发展的根本;6、教育的目的好像是让孩子们适应社会,甚至被迫改变自己,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康德指出,对孩子的教育不应以人类的当前状态,而应以人类的最佳状态――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完整规定为准;7、教育组织统得太死摧毁了教育的品性,使教育走向行政化和官僚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没有独立的教学人格,只能是紧扣大纲,照本宣科,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说句心里话,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不只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兴趣发展,看到他们一个个背着沉重的书包,我心里一阵酸楚,孩子们已经成为教育的奴隶,要从他们当中产生爱因斯坦、黑格尔、牛顿、比尔盖茨太难太难……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果不以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教育,垮掉的不仅是国家甚至是这个民族。我们应当认识到,只有先进的思想,才会有先进的教育体系,英国的实验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的理性主义、法国的浪漫主义、日本的“西为东用,求实创新”无不在自己的国度里大放异彩,并硕果累累步入时代的前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每虑及此,常常忧从中来,陷入沉思。

在知识爆炸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走向大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代之而来的文化走向大同、社会走向大同,在将来的民族之林要想争得一席之地,对一个国家来讲,取决于经济基础、先进的思想和科技,而这一切的基础应该说是教育。针对目前我们的教育状况,必须让教育还原其本来面目,回归理性发展的轨迹已刻不容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界历来讲究的是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和可持续发展,诚请教育界的同仁们和关注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将胡适之“少谈些主义,多干些实事”的箴言谨记心中,从顺应时展出发,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共谋教育改革良策,强化国民素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编。

[2] 《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编。

上一篇:一个师范大学生的追“梦”青春 下一篇:传统武术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