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出租车的社会危害与治理措施

时间:2022-07-19 09:27:58

黑出租车的社会危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黑出租应运而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严重地影响了出租车的利益和城市形象,成为当代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顽疾,也是运营管理部门最头疼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黑出租的社会危害以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黑出租 社会危害 治理

一、前言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黑出租车现象非常普遍,已经见怪不该。尤其在车站、景区、宾馆等人流密集区,黑车现象十分泛滥,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到城市来打工,城市人口规模急剧增加,交通运输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多的需要,尤其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由于缺少便捷的公交设施,正规出租车也很少去,成为滋生黑出租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管理难度增加,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管部门常年进行超负荷的作业,但收效甚微,黑出租车有增无减,甚至慢慢向规模化、公开化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黑出租车的社会危害

所谓黑出租是指没有在交通运管部门办理任何手续,没有取得经营许可证,不具备客运车营运资格,而以营利为目的擅自从事客运经营活动的机动车辆。与正规出租车相比,这类车辆游离于现有的体制和规则之外,因此民间习惯将其称为黑出租。从事黑出租的车辆有多种形式,有的是一些已经达到强制报废年限的车辆,有些是挂靠在集体单位的公务车,有些是私家车。黑出租的盛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一)危害乘客安全

黑出租带给社会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黑出租的车辆大多是报废车或者接近报废的车辆,安全没有保障。而且也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乘客乘坐这样的车辆,遇到一些特殊的路况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正规出租车驾驶员要有三年安全行车以上的资历才能担任出租车驾驶员,上岗后还要经过安全驾驶、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继续培训,而黑出租的驾驶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有的甚至没有驾照,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置,带来极大的隐患;三是黑出租车属于无证经营,购买的保险险种不全,或者根本没有购买任何保险,乘客乘坐这样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将很难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四是黑出租的犯罪率高。由于缺乏监管,部分黑出租已经不满足靠客运来赚钱,黑出租司机对乘客进行恐吓、抢劫和的案件屡见不鲜。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运管部门的检查,黑出租往往会加速逃跑,甚至顶撞检查车辆,置乘客的安危于不顾。

(二)损害合法出租车利益

正规出租车的运营要缴纳各种税费和保险等,包括养路费、税费、管理费、保险费等各种费用,出了安全事故后,还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而黑出租成本低廉,与正规出租车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一方面,黑出租的盛行造成国家损失了大量的税费。据估计在,一般的城市中,黑出租造成的税费的损失达到3000多万元;另一方面,黑出租的低成本运行干扰了正常的出租车市场,正规出租车的市场份额被抢占了,造成很多正规出租车拉不到乘客,空车运行时间长、效益下降。由于缺乏监管,黑出租套用正规出租车的车牌,甩客、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出了问题被乘客投诉后,合法出租车不得不为套牌车的投诉背黑锅,影响合法出租车的利益。

(三)带来不安定的社会因素

很多黑出租司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拉帮结派、团伙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并日益呈现暴力化、组织化和地盘化的倾向。很多黑出租在运营时都携带棍棒、刀具等凶器,为社会治安问题埋下了巨大隐患。曾经有媒体报道,某城市一位合法出租车司法发现一黑出租车内赫然有自己的丢失的运营证,遂上前质问,没想到对方迅速驰援来大批的黑出租司机,对合法出租车司机进行殴打。在有的地方还发生黑出租团伙拉拢运营执法人员、收取保护费和暴力抗法等不法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遭受交通运营部门的打击后,有的黑出租团伙挑唆不明真相的群众,阻挠执法、堵塞道路、聚众闹事,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另外,由于缺乏合法的身份,黑出租在逃离监管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新闻报道中,黑出租车司机被抢劫、欺诈的案件时有发生,犯罪分子抓住了黑出租车不敢报警的心理,频频抢劫黑出租,甚至会发生劫杀的现象。

三、黑出租车的治理措施

(一)扩大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

黑出租的泛滥固然有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供给失衡所造成的。因此,治理黑出租的首要工作就要扩大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越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越需要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首先,完善公交系统。运输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府部门要全面掌握并科学预测居民出行公共交通需求量,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公交车辆的营运线网布局、配车数量、营运时间、间隔班次等等。并对公交系统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制定合理的公交票价和公交卡的使用等,让城市居民出行切实得到实惠;其次,处理好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拥有的交通工具日趋多样化,包括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给原本就拥挤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压力,为了保证公交的运行便捷,运管部门要合理的设置公交专用道和专用信号系统,正确处理好公交车辆与个体交通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并配以必要的交通管制手段,实现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相比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运量大、安全系数高,因此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是未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公交运能不足的缺陷,降低人们对黑出租的需求程度。

(二)加强执法查处力度

首先,提高查处手段的现代化水平。黑出租经常出没于车站、港口、机场等人流密集区域,且流动性较大、隐蔽性较强,经常是执法车辆刚到位,黑出租就闻风而逃。在长期的对抗中,黑出租司机的反取证意识不断提高,给运营执法带来极大的难度。目前的交通执法装备和手段又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执法部门要不断提高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配备必要的数控摄像机和录音笔、车载电脑等设施,提高取证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的城市给合法出租车安装了电子防伪标签,这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制作而成的身份识别名片,出租车将其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处,由于出租车身份识别名片具有唯一性,执法部门在执法时可以快速识别信息,实现不停车稽查和移动式办公,可以迅速发现套牌的黑出租车,大大提高了执法水平和效率;其次,采用多元化的处罚方式。以往执法部门对查处的黑出租进行暂时扣押,对黑出租车司机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缴纳罚款后就可以将黑出租车开走,导致这些黑出租重新流入运输市场,为了挽回罚款带来的损失,黑出租会变本加厉,形成恶性循环。有的黑出租属于快报废车辆,由于罚款数额高于车辆本身的价值,有的司机不交罚款,任由黑出租车被扣押在停车场。而根据现有法律,如果被扣车辆半年时间没有被提走,才可以强制拍卖,导致大量车辆堆放在停车场,高额的停车费给执法部门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可以考虑对扣押的黑出租实行罚没、销毁、罚款等多种处罚方式,并依照刑法追究“套牌车”和“克隆车”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三)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

黑出租车运输不但侵害合法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也直接侵犯了广大人民的安全利益。在一个法治社会,使用合法的商品,接受合法的商业服务,应该是一个守法公民的义务,此间也包含自我保护因素。有的乘客知“黑”而乘,目的是为了省钱;有的乘客误入“邪车”,因为他们不识别黑出租车。交通部门要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揭露黑出租车的危害,尤其要运用典型事例从安全、法律、服务等角度揭露黑出租车的危害,使乘客意识到黑出租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觉抵制乘坐黑出租车。对查实的黑出租车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曝光”,形成道德和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打黑出租车举证难的问题,告诉广大人民群众,黑出租车一般都没有顶灯、计价器和监督电话,要让广大乘客知“黑”而却步。通过广泛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地让广大人民投入到打黑的专项整治工作来,让黑出租车无所遁形。设立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解决打黑出租车举证难的问题。为了提高人民群众举报黑出租的积极性,交管部门要制定对黑出租车举证的奖励措施,如公安机关的有奖提供破案线索,一旦被采纳了证据就给以重奖,把证据取得扩大到社会,形成社会的监督,动用群众的力量,打“黑”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总之,黑出租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我国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毒瘤。解决黑出租问题不是几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制度和体制上查找原因,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通过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增强政府的治理力度,调整现行的出租车管理体制,形成治理黑出租车问题的合力,才能彻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这一顽疾。

参考文献:

[1] 白光,邱如山.市场经济保证规则[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李泽新,杨永刚.客运市场“黑车”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策[J].观察与思考,2005(4).

[3] 顾海兵.北京黑车:垄断下的竞争[J].中国社会导刊,2005(6).

[4] 李天国.出租车:经营模式.司机权益.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2006 (7).

[5] 范建中.治理“黑车”中的难点及其对策[J].运输管理,2006(9).

上一篇:多规合一中融合生态环境规划 下一篇:美国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