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19 09:18:53

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探讨

摘要: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律。重点是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实到细节中。其次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增加学生的人文思想。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的培养来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及社交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引导自律;综合素质;自我教育;养成教育

来到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六年,我一直在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分享。

班主任应有意识地用富于启发性的工作方法去营造积极的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专学校是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学校,生源主要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因此中专教育要求班主任要有更加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观点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严格制度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中专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班集体,而班级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键是班级的班规、班风和班貌建设是否良好。好的班貌班风就是一种良好的暗示,会促使学生加强自律,树立正确观念和态度。而坏的班风会使学生混淆是非,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

1.1制定相应学习计划。

大多数中专生虽然未能如愿考取大学,但也可以说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针对此种状况,应该制定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计划,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1.2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同学共同遵守;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有行动措施;要求全班同学团结起来,通过三年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专毕业生。班级常规制度包括:常规考勤制度、收发作业制度、卫生轮流值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课外活动制度、班团干部工作责任制度和文明礼貌制度等。制度的制订简便易行,简单明了,并加以奖励成法相配合,从而使制度得以贯彻实施。此外,还可根据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补充新内容。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班级管理制度要严,执行要有始有终,这就叫“有规矩,成方圆”。

1.3制定班级考评制度。

有了管理制度,就要有相应的考评,认真制订考评细则就可以在同一标准之下要求学生加强自律,定量考核出每位学生的表现状况。

二、建立班级内部多层次的干部队伍

2.1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团支部书记和班长。

他们是班主任的主要助手,是全班的带头人,他们在前台可以大胆地进行工作,遇到难题时则协助班委解决,这样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班级管理,而不会瞻前顾后,有所顾忌。

2.2班级的“中层干部”― 团支委与全体班委。

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班级各项制度落实的执行者。他们听从团支书和班长的安排领导,又指导着各块的同学落实好任务。

2.3“基层干部”―小组长和课代表。

他们是一事一议、一人一责,日常性事务工作长期落在他们的身上,而他们的工作又好似“流水作业”,环环相扣。

2.4自发性的临时干部。

如外出活动或参加课外活动,有的同学自告奋勇当“指挥员”;运动会开始时,有的同学自愿做“服务员”等等。

三、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使班集体充满活力

中专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个性各异,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强求几十个人按一个标准行事,也不能仅仅用行政命令,用简单的纪律来约束,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班内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应尽量从中专生的特点出发,安排上注意计划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可根据时间和形势组织相应的活动,还可在平时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寓教育于活动中,教育渗透在学生们的笑声之中。只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才会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发展环境,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无拘无束中进行交流,心灵接触。

四、把关心爱护落在实处

老师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而要喜欢后进生,特别是各方面都令人烦恼的学生,在感情上确实较难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不应该歧视、抛弃后进生,而是需要更多的爱心和热情做好细致的工作,促使后进生的转化。这需要班主任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反复做工作,使后进学生树立起信心,增强荣辱意识,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能增加一些自律来,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

学会自我管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在制定奖励制度来要求学生进行自律的同时,还需要制定考评细则,用惩罚的方式强制学生遵守,使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提高自觉意识。

六、注重多方位联系,形成教育管理的网络化

6.1上下配合。

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带领下,加强与团委、政教处、教务处的联系,把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学校整体规划的理解与执行作为班级建设的目标。

6.2内外配合。

班内的一切学习、生活情况要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做好工作。要深人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并希望得到其他部门的共同教育。

6.3相互配合。

班主任工作需要得到各科任教师的配合。要主动定期向各科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掌握学生的主要动向,同时,也便于科任教师了解详细情况。做到经常交流,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使班级各个面获得进步。

6.4校内外配合。

即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这样,一面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取得家长对子女和班主任的理解,通过共同商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改变不一些家长的片面观点和不正确的育人观念。这样一来,使得班主任工作得到各部门、各方面和学生家庭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班主任唱“独角戏”。

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新措施。在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钻研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深人到学生当中,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为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而不断探索。

上一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 下一篇:浅谈生物新课程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