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影视:助力好习惯养成

时间:2022-07-19 08:53:06

校园影视:助力好习惯养成

摘 要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观影视、评影视、拍影视、编影视等途径,可让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 键 词 行为习惯;习惯养成;校园影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19-02

影视作品直观形象、源于生活、感染力强,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巧用校园影视这一媒介,能帮助学生分清好与坏、善与恶、美和丑,培育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看影视,解读行为规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影视对欣赏者的刺激是多元而强烈的:既有画面可视,又有声音可听;既有精神的共鸣,也有理性的思考。光亮、色彩、形体、动作,刺激着欣赏者的感官,能使欣赏者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要让学生行为符合规范,首先得让他们理解何为规范。只有真正理解规范,才会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么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流利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条文。但这种机械的死记硬背很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入脑入心。为此,我们不妨借助影视作品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行为规范。比如可从网上收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解读的教育视频,也可根据规范的要求,把本校学生的好习惯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视频或PPT。比如以下画面:离开教室,随手将凳子放到桌子底下,让教室显得整洁美观;有的班级,排的路队整齐有序;有的同学,一见到校园中有垃圾就会抢着去拾捡;升国旗时,学生行的队礼规范统一……来源于身边的精彩画面,通过小梨花电视台的播放和校园网的共享,让学生不仅记住了规范,还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这就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基础。

二、评影视,榜样引领行为

有人说:“预测一个少年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最喜欢的人是谁。” 可见榜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当前,“追星”已经成了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星”却鱼目混珠,有的堪为表率,有的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追星”,是学校教育者面临的一道难题。

为让学生观赏到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我校建立了一个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影视库,通过好电影推荐、电视台展播等途径,先让学生观看,而后在晨会、班队课上进行主题交流:你喜欢影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可以向他学习什么?之后让孩子写观后感,并在教室后墙上展览,供大家互相讨论、欣赏。如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看、听、说、辩、行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应该追什么样的星,应该如何去追星,从而自觉地规范追星行为,真正从影视作品的榜样中获得进步的动力。比如,五(1)班小陆同学在看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后,就感慨地说:“看着影片中的主人公石娃,想着生活中的我,我真的很羞愧。石娃能够微笑地面对所有的风风雨雨,最终考上了师范,成了村里的骄傲。当父亲瘫痪在床时,他毅然背起父亲踏上求学之路。而我呢?有时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时因为贪玩而惹父母生气,有时面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我已经长大了,未来的路还很长。看完这部影片,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告诫自己。”

三、拍视频,纠正不良行为

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改变原有不良习惯的过程。实践表明,苦口婆心的教育对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变往往收效甚微。这似乎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困难而已。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拍视频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专门成立了一支“坏习惯纠察队”,并为队员配备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课间、午休、傍晚放学时,队员都会随机拍摄,记录校园中的不良行为。大队部在对素材进行后期制作后,在每周一期的校园电视台“小刺猬”栏目中播出(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会对人像进行模糊化处理)。看到自己的行为在电视上曝了光,给班级抹了黑,孩子当然会感到羞愧。在“小刺猬”的不断警示下,校园里乱扔纸屑的少了,你追我赶的少了,乱攀树枝的少了……看到孩子的变化,我们又及时拍摄了孩子良好行为的视频并在电视节目中予以表彰,结果,主动捡拾纸屑的多了,彬彬有礼的多了,爱绿护绿的多了……

这样的拍摄,还可延伸至学校周边以至街道社区。如:放学上学时校门口常常会聚集一大群无证经营的小摊小贩,不仅让孩子养成了乱花零花钱,乱吃零食的坏习惯,还直接危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想了很多办法,如发告家长书,教育学生,联合城管劝退小摊小贩等,但都收效甚微。而通过拍摄、曝光这些不良行为,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孩子乱花钱、爱买不洁食品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改正。

四、编影视,内化行为规范

通过影视作品赏析,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矫正,但这还不够。只有让学生将规范内化于心,并转变为自己的价值观念,才是长期有效的。让学生自编自导情景短剧,创作影视作品,就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对行为规范的内化。

利用校园影视文化节,我们特别要求全校各班围绕“规范行为・健康成长”主题,自编、自导、自拍情境短剧并参加全校评比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创作的作品让人惊叹。如:《校园“饿”势力作战方案》,灵感就来源于中餐时那些不排队同学的不规范行为;《行为规范示范生成长记》,取材于五(2)班的一位行为规范困难生的成长经历;《文明只差一步》则告诉同学们,仅仅有好的意识是不够的;《超级可乐迷》教育同学要科学饮食,切不可暴饮暴食……

在编导的过程中,学生寻找身边的素材,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才是规范;演的过程则让学生领悟到,规范究竟是怎样的;而展播这些来自学生生活的影视作品,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认同了规范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影视是集文学、艺术、科技为一体的活教材,是形、声、色与知、情、意相交融的大课本,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理应成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帮手。相信在影视文化的浸润中,学生定会不断提升道德认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获得真正的发展。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0)

上一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和外延 下一篇:电信业实施电子发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