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长假

时间:2022-07-19 08:21:58

春节这个长假

“婆家娘家,春节回谁家”的争论永远没有结果,另辟蹊径的做法是谁家也不回了,自己玩自己的去。

如今的春节,更像是存留于父辈记忆中的尤物,年轻人的累赘。压岁钱水涨船高,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却少得可怜;还得应付婆家娘家两边的召唤,每年变着花样谁都不得罪。这样的年过久了,吴远和媳妇都有些厌倦。年底时,吴远单位同事又在组织过年去泰国的旅行。

第一次组织去泰国过年的活动获得广泛好评。清明、端午、五一、国庆……只要有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将旅行看做更有档次有意义的事。都是假期,凭什么春节就要委屈自己,不能把它当做让自己彻底放松的休息期?

尽管回家过春节的生活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会占主导地位,但中国人春节回家和旅游的比例现在已经接近2.4:1。对生活在城市里的吴远们来说,这是将团圆和旅行合二为一:小家庭放下背后的大家庭,把团圆的地点放在了家以外的地方。

早在两年前,同事就已经组织去了一次海南。可那次吴远没有成行,因为遭到母亲强烈反对,“春节就是回家团聚的,家里亲戚都说好了要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往外面跑?”但去年组织到泰国过年,他就让女儿出马,成功“诱拐”了更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母亲。

吴远的博客详细记录了那次出行。腊月二十九日,吴远去白云山机场接回了妈妈,提前享受了一顿欢声笑语的团年饭,给留在老家的老人打了拜年电话后,一家人都沉浸在出去过年的兴奋中。

大年三十早上6点,天未透亮,人们还在新年的睡梦中,吴远和同事们已经带着家人赶赴机场。第一次在春节出行的母亲尤其激动。短短7天,他们把泰国游了个遍。这次没有回老家过年,在回国后遭到亲戚们的抨击。刚回到家,大伯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你怎么把你爸扔在家里就出去过年?太不孝了!”过年这几天,看到弟弟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去走亲戚,做大哥心里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可弟弟却说:“我享受着呢!”

除了大伯,七大姑姨的电话也接踵而至,话题基本也围绕着“不该在大年三十那天就出去旅行”。但享受到不一样过节滋味的母亲,成了儿子的强力支持者。她向所有亲戚宣传出国过春节的好处,“要我说,你们都应该出去看看,长长见识,下次我还要把老头带上。”

当假日完毕,吴远把母亲送上了回家的飞机时,母亲告诉他:“其实我也觉得在家里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一大家人,孩子们该娶的娶、该嫁的嫁,能聚到一起的人越来越少。不像以前,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又长又开心,现在基本上都是吃过年夜饭就各忙各的去了。今年过年,我并不只是完全想陪陪孩子,也想尝试着换一种方式去过这个年。”

链接:

如果春节热闹的只剩下形式,不如把它向普通假日靠拢。对缺乏弹性休假制的中国人来说,怎么把春节过出团圆之外的充实感,变成和父母的另一场有趣聚会,也许比回家本身更有意义。选择出游过年甚至敢在大年三十就外出的人,对“春节回婆家还是娘家”的选择深恶痛绝到了某种极致。在全社会争论这一两难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出嫁从夫”与

“男女平等”观念的博弈,也是传统与个性的拉锯。回谁家,民间如今有了四种解决方案,但无论哪种,皆各有利弊。

1.轮流坐庄,一年一轮。第一年回婆家,第二年回娘家。看似不偏不倚,但它在北方地区被公平执行的几率确实不高。偏不倚,但它在北方地区被公平执行的几率确实不高。

2.“二合一”之后实行“主客场制”,将男方、女方两家父母接到一起过年,今年都去男方家,明年都去女方家过年。但电视剧都说了,婆婆和丈母娘是天敌。

3.谁家也不去,愿意到小两口这里来过年的,自己报名。隐患是,除了和第二条一样外,还得有自己的房子,负担双方父母的车费,经济压力巨大。

谁家也不去,小两口自己玩自己的去。人情压力巨大,虽然能在微博私信上得瑟“艾玛,姐玩得好辛苦”,但亲戚羡慕归羡慕,也很容易在道德上谴责你“不孝!过年都不回家!”

上一篇:“女土豪”砸百万广告费征婚? 下一篇:遂昌县矿产资源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