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促进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19 07:30:08

校本研究:促进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轻而相对缺乏经验,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校本研究是立足学校为直接改善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一种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具有认知和培训两种功能,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开展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漓江学院在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摸索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校本研究人才培训模式。

[关键词]校本研究;校本培训;专业发展;漓江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4-0030-03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校本研究的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11JGB153)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曾显葵(1976―),女,广西宁明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理学系讲师;裴献,(1961―),男,广西北海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说教师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通过师资培养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不容乐观的独立学院师资状况

在优秀师资的争夺中,“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明显。人才向名牌和重点院校聚集,其他一般院校难以聘到优秀师资;缺乏优秀师资支撑,一般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都会受到严重制约,这反过来更加降低了一般院校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在独立学院尤其明显。独立学院在创立初期甚至创立之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其教师队伍基本由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以及自有教师三个部分构成。母体学校兼职、外聘兼职教师比例高且流动性比较大,这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稳定。各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比重不断加大,然而师资水平总体不高。有人指出:“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独立学院稳定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然而青年教师在学历和经验方面是非常欠缺的,独立学院师资发展成为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一项调查显示,广立学院教师群体35岁以下的占72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13%;讲师及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占927%。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自有教师队伍具有年纪轻、教龄短(教学经验缺乏)、学历较高、职称偏低的特点。另外,调查还显示,只有88%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地撰写教学改革论文,而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教改项目的教师仅有34%,参加省部级相关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只有287%,且有423%的被调查者从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2]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教学研究项目,参加项目的教师中也只有少部分教师经常性地撰写相关论文,可见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不容乐观。

立足自身条件培养自己优质的师资队伍对于独立学院当下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认为,鉴于教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学术积淀不够,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立足于“造血”而不是“输血”,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校本研究获得专业成长,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校本研究的辨析

(一)校本研究的内涵

所谓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3]。简而言之,校本研究就是立足于学校,为改善教师个人的教学及学校的管理等而进行的研究。显然这主要是一种行动研究,同纯理论的学术研究有区别。高校的三大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属于高校的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对独立学院来说,教学是基础,社会服务是目的,科研则是关键。校本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学校教育中众多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对个别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对学生进行德育等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教育问题、教育难点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的方式来探索、验证某种教育教学设想,乃至自己的教育理念。”[4]校本研究的主体是但也不限于专业教师。虽然年轻、低学历、低职称的专业教师需要通过科研来迅速成长,但其他的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也可以且应该对自己工作涉及的问题开展研究。从学校层面来说,动员、组织学校教师着手研究、解决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即是用研究的方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

(二)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

校本研究还可以更简洁地解释为“以校为本的研究”。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校本研究而切实锻炼他们的教学、科研乃至管理水平,这就是校本培训。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研究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科学认知功能,二是教师培训功能。“校本培训是与学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与非校本培训相比较,校本培训的主体更多的是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直接指向学校的发展,探讨、解决学校和教师实践中的难题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天,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还要求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对知识进行批判性分析的人。”[4]校本培训基本属于在岗培训,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校本培训强调的是“通过研究来培训”;而在岗培训强调接受培训者不脱离工作岗位而接受专业培训。应该说,所有的科研都有教育的功能,只是校本研究的育人(培训)作用特别明显。

三、独立学院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

通过校本研究来培训自有教师,以切实地建立起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其重要性和可行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所认识到。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校本研究培训模式值得我们关注。

(一)课题引领式

一个课题申请下来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相关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学术训练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结束往往就意味着一支小型研究队伍的成长。我们不能满足于课题组成员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甚至只是几个骨干乃至课题负责人孤军奋战,这是对宝贵的课题资源的浪费。我们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会,吸收和扩大课题组成员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获得锻炼和成长。

(二)“工作室”式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胆实践“工作室教学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高校教育体制下,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在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的前提下,产、学、研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5]。显然,工作室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既是一个教学组织,一个生产单位,还是一个“人才小高地”。工作室一般由1名负责人,3~5名指导教师,1~2名辅助人员,10~20名学生,还有无人数限定的专家组成。“高职称高能力的教师是工作室的核心,但对于独立学院这个新生儿,这方面的人才远远不够,除了加大引进力度外,还应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5]这个“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大批的普通教师乃至学生通过工作室的校本培训实现专业成长。

(三)“导师制”式

从最根本上说,教育就是人对人的影响。独立学院脱胎于母体学校,应该而且也能够从母体学校得到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浇灌。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建立、完善导师制度。“青蓝工程”取意于“青出于蓝胜于蓝”。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依据双方自愿的原则建立师徒关系,导师与“徒弟”商定年度乃至长远的培养计划,制订能定期进行的定量考核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保障措施,等等。之后,导师按计划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年轻的教师通过随堂听课,跟做课题等方式全方位向导师学习。这种一对一、手把手式的培训能够让青年教师比较迅速地成长起来。[1]

(四)“竞赛课”式

漓江学院通过开展教学比赛、说课大赛让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脱颖而出。既有全院规模的比赛,又有各个系自己组织的比赛。在中小学,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竞赛课很多,每位教师都会不止一次地执教公开课,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竞赛课。然而在大学,这种公开课、竞赛课教研的方式就极少见。独立学院都比较年轻,应该也只能从抓教学质量开始,逐渐提高社会的认可度。要抓教学质量,就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角度来训练教师,这是非常恰当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参加竞赛课一定得“磨课”,而“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教研的过程,竞赛课可以起到“以赛带训”的目的。这一点被很多其他本科院校疏忽了,倒是年轻的独立学院在这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五)“鸿雪”式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存在低学历、低职称、低年龄的“三低现象”。一般而言,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教学竞赛、导师引领甚或仅仅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经验的增加而得到提高,使之成为熟练型教师。然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则相对要艰难漫长得多。如何帮助年轻教师们用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是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重大课题。漓江学院通过正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学人文存《鸿雪》,收集全院教师的年度研究成果,每年出版一期。到2012年为止,《鸿雪》已经出版了四期。大批教师的科研成果发表出来,这对他们个人是极大的激励,对学院来说则是搭建了一个校本研究的最广泛且最权威的交流平台。青年教师们克服对科研的畏惧,自然而然地踏上科研之路。

校本研究原来更多的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而且主要集中于教学研究而非纯学术研究。因此,它被其他本科院校所冷落。后发的独立学院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让年轻的教师们直接通过研究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并且通过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这样,教师们就迅速地成长起来。校本研究不仅可以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带动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玲.广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0(14):79-80.

[2]黄秋和,韦兰用,罗秋兰.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以广立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26):223-224.

[3]安志宏,杨金生.加强地方高校校本研究 突出地方院校办学特色[J].衡水学院学报,2012(10):99.

[4]郑金洲,林存华.认识“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23-24.

[5]黄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C].周世中.鸿雪――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人文存2012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190-191.

[6]何玲广立学院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上一篇:理清七大关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一节数学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