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时间:2022-07-19 05:15:00

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1.湖南湘西州永顺县第二中学 2.湖南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湖南 湘西 416000)

摘要:中小学校的学生管理主阵地就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本文通过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班主任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和具体方法并通过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校 学生管理 班级管理 自我管理 管理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3-02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得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认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根本的变革。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制定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确认每个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1.班级总目标的制定。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时,要求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出谋划策,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共同制定出切合班级实际的总目标。管理目标的确立,一方面使学生既要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明确目标实现是每个个体努力的总和;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看到目标高而可攀,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

2.引导学生制定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1)横向目标。横向目标其外延涉及学习风、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对每一项目标,都予以量化,变软性任务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我班每个小组都讨论制定了学习、纪律、生活的目标,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把潜在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每一级的情况有专人记录,每月一统计,评出优胜组,期末按目标评出各项最佳小组。(2)纵向目标。纵向目标是指“横向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达到具体标准,须明确设计。学生通过参政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1.建立值周制度。每周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值周小老师”。班中的事由值周小老师全权负责。晨会、主题班、团会等活动,老师只加以启发指导,从方案设计、组织准备到主持活动、总结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做。值周小老师还要负责记载班务杂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级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团结,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

2.改革班干部的选举方法。以前班干部的选举由学生提名,举手表决通过。常常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从进中学开始,就因为听话、大胆等原因被选为班干部,以后又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从高一年级到毕业,连选连任,致使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班干部的机会,我采取班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没有担任过的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周小老师管理班级,负责检查各管理小组的工作,并记录检查情况。

3.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每个管理小组职责分明,分别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班级纪律秩序。如课堂纪律组——负责课堂上的纪律;卫生组——负责教室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检查个人卫生;课间纪律组——负责课间纪律的检查,协助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各管理小组建立后,各组的岗位责任明确,并由组长负责。组长是一周一轮,负责记载好当天检查的情况。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能忽略教师的点拨。为了调控好整个班经受管理机制的运转,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火车头”作用。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每部分由一位同学主管。每天放学后,各管理小组组长分别向自己的主管同学汇报,主管同学再向值周小老师汇报,值周小老师把各主管同学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向班主任汇报。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

班级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级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因此,班主任必须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指导员学生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1.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主题队会,制定好一学期的主题班、团会计划,并选好主持人,做到人人参与,富有个性。由于这些班队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每个步骤都有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学生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

2.新颖别致的晨会课。晨会是班级活动的主阵地之一,也是同学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应尽可能性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值周小老师根据本周的行为训练重点安排一周的晨会内容。晨会内容有新闻交流、小品表演、辨论赛等。每周五,由值周小老师总结一周的情况,提出下一周的努力目标,同时推选好下周的值周小老师。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常规化的系列的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启迪教育意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展示个性、尝试成功的乐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每个学生自找一名对手(水平相当),老师可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竞争对手名单列表上墙,各自的成绩公布于表,以便时时可激励双方。通过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特别快。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总之,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自己为本,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成有效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骆舒洪.周卫红《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1第11期

[2]牟元义.胡伦强《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第10期

[3]张剑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第32期

上一篇:用爱心呵护草原上的雏鹰 下一篇: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激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