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陷入健康的误区

时间:2022-07-19 05:02:15

别陷入健康的误区

我错了,问病切莫自以为是

以前自己身体出了小问题,常常爱自我诊断,但疾病教育了我:老年人对待疾病还是要多问问医生,多遵照医嘱,切莫自以为是。

前几年我正在做事的时候常常会突然头晕,感到周围的东西都在上下翻滚,手连忙扶住旁边的一棵树或者靠在门框上,几秒钟后头晕就停止了,有时一犯病就采用低头弯腰的办法,一弯腰就不晕了。有人告诉我,这样的症状可能是“小中风”。这种突然头晕有时一年出现一次,有时三年才犯两次,因而我觉得问题不大,也没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终于,一天清晨吃早点时,我的头又开始发晕,我下意识地想抓住身边的桌子,但这次晕得我再也抓不住任何东西了,只能晕倒在地,动弹不得。

家人急忙把我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是脑梗塞。经过抢救、治疗,最后还是留有下了后遗症。这时我才‘明白,几年前的“小中风”,其实就是脑血管堵塞的症状。如果当时立即去医院,注射些疏通脑血管的药物,就不会有这场大病了。唉,我错了!

我进入中老年就出现了“三高”:血压高、向,脂高、血糖高。几十年来,我依靠药物控制,一吃药就降,一停药就反弹。我得出结论,无论何时也不能停止服药。今年我73岁了,照样吃同样分量的药物,突然一天晚饭前出现血糖低的现象,医生让我减少服用降血糖的药物。不久,中午饭前也出现了血糖低的现象,医生为我做了几次试验,要求我停止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半年后,我的血糖依然平稳。这让我非常吃惊。原来我的判断又不准确,自以为是许多年,惭愧!

顺势而为也当药

我的朋友龙老师积劳成疾,偶感风寒后一病不起。家里人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自然要对龙老师的“陋习”进行“改造”。龙老师是一个棋迷,生活中的棋友没空应酬他,自己跟电脑也能“厮杀”到半夜三更。这次,家人“颁布禁令”,再不得下棋,再不得上网,晚上9点之前必须入睡。在亲人的苦口婆心劝说下,龙老师终于屈服,可心里百般难受,所以病情也一直不见起色。最后,他想到了我这个朋友,偷偷打电话来求救。

我带去了他最想要的几样东西,包括棋具、四川产的顶辣的凤爪,还有一包中华香烟。初见他的时候,真是病恹恹的,看见我的到来他如见救星,尤其是看到笔者提的围棋,更是两眼放光。笔者以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先给他做了一个检查,确认没有什么大碍后努力劝说他的亲人“网开一面”,我们在病床前摆上了棋盘。当然笔者也和龙老师约法三章,只下一盘,只抽一根烟,只吃一根凤爪,龙老师欣然应允,精神一好,再一开胃,第二天,他就正常上班了。家人喷啧称奇。

实际上,我只是顺势而为罢了,人的心情对于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不能完全按所谓的“标准食谱”来规定病人的生活,从其欲、怡其情是不错的良方!

清朝文学家李渔患病十分严重,他喜欢吃杨梅,一次甚至超过一斗。医生却说“杨梅性热,不要说吃多,就是吃一两颗也会丧命”。家人就对李渔说,杨梅还没上市。不料家宅临街,李渔听到叫卖杨梅声十分生气,责问家人为何蒙骗。家人把医生的话转述了一遍,李渔说:“平庸的医生,哪能知道这个道理,怏为我买来。吃到之后,牙齿刚咬下去,满胸的郁结都舒展了,咽到肚子里,五脏都调和了,身体舒畅得已经不知道病为何物。”家人只得听任李渔,不久他痊愈了。因为这件事,李渔大发感慨,说:“由此观之,无病不可自医,无物不可以当药。”这和最近有些人提出的“求医不如求己”很有共通之处。

我讲这些,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对健康来说,人为的清规戒律未必都管用,顺心顺意有时更重要。当然,矫枉不要过正,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该“自私”时就“自私”

曾有调查发现,很多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出现小问题是正常现象,总是把子女、伴侣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时间顾及自己。很多老年人自信地认为,他们最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何时需要保健以及去找哪个医生,要由他们决定。

丰富的生活经验,让有些老年人的忍耐力会远远高于子女,也许正是子女的“娇气”成就了老年人的无私,又或者是老年人的坚韧纵容了子女的“脆弱”,总之,在家庭生活中,许多老年人义无反顾地承担了“保护神”的角色,既包办了子女们和伴侣的饮食起居,更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无微不至。

为此,笔者提醒老年人对待健康不妨“自私”点儿。因为身处多事之秋的中老年,一些“一忍而过”的“小症状”,可能掩盖了大毛病。有一位老太总是胀肚不舒服,但同样采取了忍的办法,结果是盆腔内有包块并已形成占位性病变;还有一位老伯心口不舒服,但是他想忍耐一下,不好意思叫醒熟睡的家人,于是就半躺半卧地坚持了一夜,等家人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已经回天乏术了。老年人总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就会给家人一种“你的身体还不错”的错觉。

有些时候,老年人不妨“自私”一点,不要整日忙于家务,要有自己的时间锻炼身体,更不要怕打扰家人或者被人说“小题大做”,一旦身体有不适,要及时就医认真治疗。

上一篇:河南油田老同志举办门球比赛等 下一篇:五光十色战“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