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19 04:44:58

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摘要: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本文从会计专业入手研究,就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改变中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的不合理教学模式,推进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伴随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提升,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操作技能,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而不被社会淘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计教学并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市场竞争力不强,很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院校的招生与规模扩建,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一、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少中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盲目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对于会计专业术语、公式等不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学起来一头雾水。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整体教学氛围沉闷、枯燥,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会计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会计作为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即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能与实际进行结合,这不利于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

(二)中职院校的学生缺少学习会计的兴趣与热情。会计属于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从初中阶段的学习直接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内容的变化使之并不能完全适应。加之很多学生对于会计这门学科不太了解,对这门学生没有科学认知,在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不少学生都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基础知识,没有理解性学习,久而久之,就把会计学死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种乏味的学习提不起学生兴趣与热情。

(三)中职院校的教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会计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而不少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很多老教师只是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没有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调整,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去提升自身素养,将会延误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中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模式发展滞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院校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比较滞后,采用的评价模式就是一张试卷,这种评价模式培养一批应试能力强而实践能力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突击,虽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根本不理解会计专业的概念与操作技巧,不能将会计专业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二、提升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激发中职学生潜在学习会计的兴趣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在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教学,而要结合当今时展需求,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认识到会计是具有普遍应用性的,是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教学中可以融入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二)优化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工具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辅助教学器具,实现多媒体教学,这种模式下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更多先进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视野会被打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也会提升,教师的教学也会显得丰富多彩。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实操,这样,学生明确知识薄弱环节,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对于会计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提升中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业务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会计学习效果,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中职院校要构建强有力的专职教师队伍,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对知识构成不合理、专业素养不高的教师要进行强制性培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如果达不到要求者,学校可以责令其调换岗位或者继续学习。除此,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证书,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利用多种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改革与优化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考评体系。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不利于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模式对于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是有帮助的。平时成绩包含学生的作业、平常小测等,课堂表现包含学生的出勤率以及课堂回答问题表现等,通过对“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的比例划分,来综合产生学生的总成绩,这样,客观上督促了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会计的效果,从而,实现多样化的会计教学改革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财务人员。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中等职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不断调整,提高中等职业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使中等职业教学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孙洁华.浅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2).

[2]王爱华.制约中职会计教学绩效提高的瓶颈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3]康保文,黄家盛.浅析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

[4]亮.浅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7).

上一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单亲子女个案工作介入服务... 下一篇: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零售营销》课程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