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学生神采飞扬

时间:2022-07-19 04:26:49

质疑,让学生神采飞扬

【摘要】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才会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解放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神采飞扬

【关键词】设疑;质疑;解疑 下面,是对同一节课不同教法的探究。

研究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研究过程:

第一次课(执教 梁玉红)

时间:2013年10月 11日(星期五)

地点:南宁市平西小学二(2)班

课前,教师做了精心准备(请学生带三角尺、直尺、制作活动角,教师也准备了相应的教具,设计了上课策略),可这节课却失败了。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你们都认识哪些角。

(教师采用风车转转转、转到谁了谁来说的游戏)

生1:尺子的角。

生2:课桌椅的角。

生3:课本上的角。

生4:黑板上的角、门框上的角

……

(课堂活跃、和谐,气氛好极了,参与率达100%)

可接下来的情况让教师懵了。

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38页有关角的内容。(生预习)

师:通过预家知道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角”

师:(启发)怎样才是一个角?

生2:(用手比画)“∠”这是一个角。

生3:(比画笔盒的角)这也是一个角。

生4:……

几个回合过去,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角的直观认识上,而不能抽象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边条。

师:(继续启发)如果要画一个角,你怎么办?(教师的意思是想通过画角让学生体会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

学生很随便地在练习本上画了一些角,高高举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画的。

(教师看着学生高高举起的一堆本子,以及本子上不规范的角,哭笑不得。)

没办法,教师只好自演自说: 先确定画角的位置,也就是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叫做边,边和边之间张开的大小,就是角的大小。

“折角”更糟糕,教师把准备好的纸张发给学生,学生一下就嚷开了:老师,这里有一个角;老师,这张纸有4个角;老师怎么折角呢?老师,这样折对不对呀……

这节课,教师就这样糊里糊涂的结束了一节课。

第二次课(执教 梁玉红)

时间: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地点:南宁市平西小学二(1)班

(教师、学生都没怎么准备)

一、交流讨论认识角。

师: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38-39页,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边巡视边听,夸夸说得好的小组,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有时坐到这个小组中间去,有时坐到那个小组中间,作为一名小组成员发表意见。)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不只了解到了解的特征,认识生活中的角,学会了“折角”,还了解到了有关角的其他方面的许多知识。探索求新的气氛非常浓厚,师生平等,和谐。

(讨论结束,是小组代表发言。当学生提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时,教师就跟着在黑板上演示:先画一个顶点,从顶点引出两条边。当所有小组发言过后,黑板上便出现了好几个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不同,角的方向也不一样的角。还分别给每个角命名,记作∠1、∠2、∠3、∠4……,接下来,教师请学生根据描叙,在练习本上画角。一分钟内能画3个以上大小不同的角的占70%,最差也能画出一个角,有效参与率占100%。)

二、质疑、解疑认识角 师:你根据这些不同的角,发现哪些有关角的知识,或想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生1:我知道角有很多

生2:我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3:我知道角可向过这边,也可向过那边,向过哪边都可以。

……

生:我知道有的角大些,有的角小些。

师:(指着∠3、∠4)你们认为∠3和∠4哪个大,哪个小

生(全班):∠3大,∠4小

师:谁能说说理由。

生:因为∠3张开大,∠4张开小。

师:噢,有意思,还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3的两边条张开得大,所以∠3就大,∠4的两条边张开得小,所以∠4就小。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不出声,师故意卖个关子,也沉默几秒钟)。

师:你们的意见是对的。

生:(生动地)伸出双手高呼“”,脸上扬溢着自豪。

师:你们对角有什么疑问吗?

(全班沉默)

生1:(有点怯怯地)∠3比∠4大,为什么∠3的两条边比∠4短。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这节课你的表现获得A+。

(生喜不自禁,其他学生都羡慕地看着他。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教师安排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学生活跃极了,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统一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缓缓地舒了一口气:又解决一个难点了。

师:还有疑问吗?

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是这样时是不是角。(边说边伸平双手比划平角的样子)

教师同样给他的问题评了“A+”。同时在黑板上点了一点(顶点)从这一点引出两条边( 边 顶点 边 ),边画边说: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是一个角(教师一画完,学生就全明白了:)

师:这样的角也叫平角。

生:老师,斜一点得不得(他提出的问题也获A+)

教师又按学生的意思又画了一个平角

生:直直下来是不是平角

(全班同学脱口而出)是。

学生觉得提问题越来越有意思了。

生:这样是不是角。

(听了这个问题教师请全班同学给他掌声,在掌声中大家越来越自信了,这个问题教师同样抛给学生来解答,学生很快根据“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找出了4个角。)

师:(设疑)能找到第5个角吗?

学生听教师的口气,知道还有戏,又活跃起来了,想了10来秒钟后抢着回答

生:老师,我知道了,是平角。

(教师当即竖起大拇指,并请这学生到黑板上标出∠5,接下来,∠6、∠7、∠8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挂在孩子们的脸上,教师也满脸笑意。)

师:(教师乘胜追击),会不会有∠9呢?

学生积极的思考着,不一会儿果然有学生找出了∠9、∠10、……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在嚷嚷:老师,我们还想学。

下课了,孩子们围住教师不愿意离开,抢着说:老师,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角。数学课本这里有4个角;桌子这里有角;窗口也有角;黑板、门口……都有角,人体也有角,边说边比划:手臂和躯干可以组成角,手势V也是角、手臂可以组成很多角,脚的膝关节这里也可以组成很多角……。

反思:

课开课很好,但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教师的问题提得比较模糊,没有营造质疑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没有打开,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到的却不多。 第二节课师生都没做什么刻意准备,只是教学时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了的嘴巴,让他们敢问;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神采飞扬,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第二节课正是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探索的基础上,营造了质疑的氛围,学生在质疑、解疑中收获成功,享受快乐。教无定法 学生认可就是最好的方法

上一篇:创设情境,迈好口语交际训练的第一步 下一篇:新课程下政治教师怎么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