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和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9 03:00:42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对比单磷酸阿糖腺苷和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IM患儿随机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组27例和α-干扰素(IFN-α)组27例,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Ara-AMP组用10 mg/(kg・d),静点,1次/d,lFN-α组用IFN-α 100万U,肌注,1次/d,对比两组经治疗后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住院时间、ALT恢复正常天数及临床显效率。结果:Ara-AMP组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缩小时间均较IFN-α组明显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a-AMP组临床显效率高于IFN-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单磷酸阿糖腺苷; 干扰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144-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7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BV)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一般起病急,临床上多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但抗病毒药物多样化,疗效有所争议,故现将单磷酸阿糖腺苷及a-干扰素用于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住院的5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将54例IM患儿随机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组(Ara-AMP组)27例和α-干扰素组(INF-α组)27例。54例患儿的最小年龄10个月,最大年龄13岁,其中婴儿4例,幼儿14例,学龄前16例,学龄期20例。15例合并肝功能损害,ALT最高达627 U/L,2例合并多系统损害。两组患儿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干扰素组予α-干扰素

100 万U/d,肌注,1次/d,连用7 d;单磷酸阿糖腺苷组予Ara-AMP 10 mg/(kg・d),静点,1次/d,连用7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经治疗后退热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住院时间、ALT恢复正常时间。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用药3 d内体温降至正常,淋巴结缩小1/2;有效:用药3 d内体温开始下降,5 d内体温降至正常,淋巴结缩小1/3以上;无效:用药5 d体温仍未正常,淋巴结缩小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Ara-AMP组和IFN-α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Ara-AMP组热退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IFN-α组明显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43、8.312、21.695,均P0.05),见表1。

2.2 Ara-AMP组和IFN-α组的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均有临床效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854,P=0.088);两组临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33,P=0.014),见表2。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EBV属疱疹科DNA病毒。发达国家IM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中国发病高峰年龄在2~4岁,本研究发病年龄与其一致,2~4岁发病率占51.8%[2-3]。IM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自限性,预后多良好,但亦有部分患者因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本研究有18例肝功能损害,2例患儿合并多系统损害。目前针对IM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临床主要对症治疗,近年来各种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争议。Ara-AMP是阿糖腺苷的单磷酸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Ara-AMP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成阿糖腺苷三磷酸,抑制病毒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和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双重抑制病毒复制,能抑制多种DNA病毒,包括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IFN-α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是:(1)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干扰病毒复制,抑制病毒感染或扩散;(2)可增强NK、巨噬细胞和CTL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3)有免疫调节作用[4]。本研究显示单磷酸阿糖腺苷及α-干扰素治疗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均有效,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5-6]。但单磷酸阿糖腺苷在热退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α-干扰素短,而肝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总体临床显效性较α-干扰素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4.

[2] Charles P G.Infectious mononucleosis[J].Aust Fam Physician,2003,32(10):78.

[3] Kanegae H,Kanegae C,Yachie A,et al.Epsteirr Barr virus-associat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nese children[J].Pediatr Infect Dis J,2003,22(11):974.

[4]王云,常志文.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2,17(4):241-243.

[5]杨国丽.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7,28(7):796-797.

[6]文昌菊.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7-18.

(收稿日期:2015-03-02) (编辑:金燕)

上一篇:选择性缝合法行痔PPH术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