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2-07-19 02:51:35

积极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金融创新日益铺开,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推进的阶段。其中,既包括对传统体制的革新,也包括各类新型交易工具和服务产品的推出,甚至还体现在单个金融机构在组织架构、营销渠道、技术应用以及收入分配、薪酬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上。但目前的金融创新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很多创新是由政府力量推动,或者是外部压力的结果;现有的金融创新还基本停留在以争夺市场份额为重点,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既有金融机构的利润结构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其次,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互动的角度来看,在监管权限无交叉领域,金融创新相对滞后,已有创新多是由于外部压力所致,而非出于追求利润的动机;在监管权限交叉领域,金融创新反而比较活跃,近年来的大多数金融创新都属于这个领域。再次,目前国内的金融创新路径大都是市场发现和呼吁--管理当局组织试点并改变规则--创新被逐渐采纳和扩散,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金融创新都是在法规不健全的领域出现,进而促使相关部门出台法规加以引导,在形成规范的创新后再被全面采用。因此,金融创新的深度和主动性仍嫌不足,可持续性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从发展的趋势看,金融创新需要从政府主导型的创新逐渐让位于市场主导型的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动机要朝着追求利润的方向发展。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深化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改造现有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激发其创新的内在动力。对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完善证券经营机构和保险企业规范运作的基本制度,把它们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创新积极的现代金融企业。在注意防范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促进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第二,积极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为金融创新提供和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对各类金融机构一律按市场原则管理,取消各种政策性优惠或歧视,使同类金融机构能在相同政策条件下自主经营。

第三,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市场价格的缺失,这势必会严重制约外汇市场上的金融创新。但人民币自由兑换还需要等待时机,应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推动外汇市场产品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参考和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

第四,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良好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当前,我国在这二者关系的处理上同时存在着过度监管和监管不力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行业自律与企业内控机制的关系,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此外,为有效防范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还需要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尽快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

第五,不断强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为金融创新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增强创新供给能力和创新采纳与扩散的前提,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基本上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水平。因此,有必要继续推行金融人才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鼓励和督促员工不断进行观念和知识更新,培育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上一篇:试论商业银行高管舞弊的防范 下一篇:我国金融业营业税税负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