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19 01:28:1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 评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疗效。 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即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率及肝功能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5.7%与对照组16.3%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结核 肝损伤 疗效观察

临床抗结核治疗方案较为成熟,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和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的治疗方案中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多数具有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肝脏的损害作用[1]。据文献报告,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均具有保护作用[2-3]。本研究在抗结核治疗同时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观察其护肝效果,具体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150例肺结核住院患者。纳入病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影像及病原学检查标准、痰涂片均呈阳性[4],年龄在20~65岁之间,均有咳嗽、发热等典型结核病临床症状。排除病例具有下述体征:治疗前曾使用过抗结核类药物、哺乳期或孕期女性、合并有其他严重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等疾病、合并有其他肝病如酒精性、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实验。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70例,男27例,女43例,年龄37±15岁。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病情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参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完全采用肺结核初治方案进行初治肺结核治疗,根据痰涂片的阴阳性判定是否延长强化期或巩固期进而确定总疗程时间[4]。根据ALT、AST、TBIL的检测值对肝损伤进行判断[5]并给予停止抗结核治疗等措施[6]。观察组于抗结核治疗开始的同时至抗结核治疗结束为止每天3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5 mg/片)2片/次并依症状适当增减,同时每天3次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100 mg/片)4片/次并依症状适当增减,对照组在给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只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剂量和疗程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并于治疗开始后每2周检测记录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TBIL的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肝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治疗结束后经检测得出观察组70例患者中肝功能正常66例(94.3%),肝功能异常4例(5.7%),对照组80肝功能正常67例(83.7%)、肝功能异常13例(16.3%)。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239,P=0.04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肝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多种药物如化疗药物、抗结核药物、中草药等在应用中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尤其是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一直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即便是临床一线应用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也具有较为明显的肝脏毒性,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推荐治疗方案中推荐的联

合用药更增加了药物肝损害[7]。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照(s)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TBIl(?mol/L)

观察组 70

治疗前 26.2±6.5 a 17.6±4.7 a 15.5±4.8 a

治疗后 41.5±16.3b 33.8±17.2b 19.5±8.2b

对照组 80

治疗前 25.4±7.5 18.6±5.6 16.4±20.5

治疗后 52.5±13.3 50.8±11.7 23.4±8.3

t 3.47 10.21 5.68

治疗前组间P值 3.94 4.17 4.19

治疗后组间P值 0.01 0.03 0.04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 >0.05,b P

目前肺结核主要采用短程督导进行治疗,用到的主要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都有潜在肝脏毒性,可能造成肝损害。异烟肼毒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共价键结合干细胞大分子物质引起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导致药物性肝损害。肼作为异烟肼毒性代谢物之一,可以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空泡形成和谷胱甘肽的消耗,多位于门静脉周围和小叶中心区。利福平可引起一过性高胆红素血症,这并非利福平的毒性作用,而是干扰了胆红素排泄,进而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和胆汁瘀积相混合的肝炎,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肝细胞坏死和程度不等的胆汁瘀积并存。在利福平联用吡嗪酰胺的肝损害死亡患者肝脏中可以发现桥接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局灶型胆汁瘀积、过度肝纤维化和小结节性肝硬化[8~10]。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和激素样作用[11],通过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来保护肝细胞膜,可有效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体外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作用,并预防纤维化和类固醇样作用,可以降低氨基酸转移酶,对肝组织损伤也有改善作用。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三肽,半胱氨酸上的巯基为其活性基团,易与某些药物、毒素等结合,参与生物转化作用,从而把机体内有害的毒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排泄出体外。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补充肝内巯基,清除药物形成的氧自由基[12~14]。二者从不同角度起到保肝护肝作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但具体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在抗结核治疗一开始便采用联合复方甘草酸苷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

参考文献

[1] 夏情情,詹思延.国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综合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19-423.

[2] 谭乃章,刘崇欢,谭志雄,等.复方甘草酸苷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38-139.

[3] 赵顺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57例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547.

[4]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5] 黎霞.抗结核药品使用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5.

[6] 赵勇华, 于建武, 高杰,等.复方甘草酸苷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6,17(19):1491-1492.

[7] 董安国,许金云,崔冬梅.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2):104-105.

[8] 肖东楼,马玙,朱莉贞.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

[9] 周井利.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96例分析[J].中国保健,2009,31:1398-1399.

[10] 王文成. 抗痨药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6):137.

[11] 彭建梅,易来龙.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护肝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4):2152-2154.

[12] 宋秀丽,杨道锋,田德英.谷胱甘肽对病毒性肝炎病人超氧化物的岐化酶、过氧化脂水平的影响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4):234-235.

[13] 宋可闻,李学俊,江元森.复方甘草甜素(SNMC)对肝病理改变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1):24.

[14] 李小惠,周刚毅.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1):13-15.

上一篇:湿法消解—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空心胶囊和药用... 下一篇:HPLC—ICP—MS法分析测定药用植物中的形态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