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道困局

时间:2022-07-19 11:23:05

人们都说,马连道市场大。马连道大,是指茶商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很小。马连道产品是重复的,同质产品多,标准化、规模化产品少。就某个具体的产品来说,规模其实很小。

马连道茶叶市场不仅是自然形成的,而且还是一个市场群,是一个体系、一个完整的系统。这里有国有企业投资建的,有茶商承建的,有茶商合伙、地方政府支持建立的,有自然形成的。马连道茶叶市场是全国茶叶市场的“浓缩景观”,马连道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全国茶叶批发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状

一、马连道存在五大利益主体,五种不同类型的现货市场。

茶商承租原厂房建立市场。京马茶叶市场的建设者原来是马连道的一个福建茶商。该茶商来得早,发现很多茶商都为在马连道找门面房发愁,于是承租了原废厂房,经过改造建成一间一间的简易门面,对外出租。

茶商合伙承租建立市场。京鼎龙茶叶批发市场就是茶商合伙建立起来的,发展较晚,地理位置也不太理想。采取的是合伙制,由福建、湖南、安徽、湖北等省茶商联合出资,承租原废厂房建立而成。京鼎龙茶叶批发市场原是北京市商家所建,因为不懂茶,不会经营而失败了。最初,京鼎龙茶叶批发市场内部格局是封闭型的,不便于茶商独立对外开展业务。现在的承建单位懂得茶商心理,改变了原有门脸格局,每家门脸都独立对外。

房地产商投资建立市场。京闽茶城是一家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建成的茶叶市场,建立时间较早。茶城内销售的商品以花茶、茶具等为主,条件较简单,茶商规模较小,茶商门脸是封闭式的,这样的格局不便于做大批发。

国有企业将原计划作其他用的场地改建为茶叶市场。马连道茶城是北京一商集团投资建立的,一共三层,是目前马连道最正规、规模最大的茶叶市场。马连道茶城新产品多,产区茶商多,各式茶叶、茶具样样俱全,管理比较规范,位置较理想。

临街的自由市场。临街自由市场的每个门市各有特色,零售兼批发,分布在马连道街面上。临街门市发展较早,地价高。随着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整体改造,这些门市将不复存在。

二、马连道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综合性的茶业市场。

茶商从事的是茶叶交易,这是市场的主体。除此之外,围绕茶商经营活动展开的服务如运输、出租、广告、印刷、报纸、茶业电子商务等也非常活跃,为茶商生活提供的服务如吃、住、行等也很便利。在马连道,效益最好是这些服务行业,投资少,竞争少,又不赊欠,茶商越多生意越好。

三、马连道茶叶市场是一个以小农为主体的自由农贸市场。

茶商的主体是小农性质的茶农。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茶商是茶农,基本上是夫妻店、兄妹店,员工就是家庭成员,一般二三人,自产自销,家庭管理,售货员工资、经营成本等是不计的。

门面租赁,自由调节。茶农与房东签订房屋承租协议,有的是口头的。一个卖茶,一个收租,互不相干。先交房租后经营,不交房租就走人。

交易以小规模现货为特征,看样议价、现场交易。他们采取的是不同顾客不同报价。一般的情况是,他们对产品的品牌、后续服务及质量保障是没有任何承诺,当面议价,钱货两清,完全是自由市场调节。

农贸市场的社会管理方式。茶商一般都没有公司,也没有成本核算,在批发市场按市场要求统一办理个体执照,批发市场提供发票,统一上缴工商费及卫生管理费。

四、马连道茶叶市场从本质上看是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业生意兴旺,房产价格不断攀升。住房、门面及周围新型的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与开发越来越热。

马连道最大的投资项目是茶城建设,最赚钱的也是茶城,所以,马连道的茶城越建越多,门面越来越贵,马连道有如此丰富的市场类型就不足为怪了。

马连道门面的租金是不断变化的。门面出租一般是一年一签协议,一季度一收租金。茶商的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是交了房租。

四、马连道茶商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企业型。茶商自己有主打产品,有品牌,长年驻守经营,是正规注册的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马连道起窗口作用、展示形象。这类茶商从事的主要是批发业务,在北京市或其他地区有连锁茶庄,在其他地区有商。同时,这类茶商也向其他采购商采购。采取现货交易、代销、互销等形式。此类茶商内部主要成员是家庭成员,管理是企业化的。这部分茶商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客户较稳定。

茶农自产自销型。这是马连道市场的主体,占整个茶商的绝大多数,其基本特点是:(1)规模小。茶农一般是租一个独立门面或采取与别人合租的方式,另外找一二个人帮忙,以家人亲戚为主。(2)家庭化。在家亲人搞生产,在马连道建点搞批发。这种形式在马连道较普遍。(3)以销售自家茶叶为主,也进一些其他茶叶产品如一些保健茶、包装茶等,一为赚钱,二为争取客户。(4)以散茶现货交易为主。这类茶农大多实行钱货两清交易方式,代销很少,零售、批发来者不拒,完全议价,标价与最后成交价完全不一样,由于税收、门市租金、工商管理费等是固定的,工资不计成本,底价就是原料价。他们大多从拉客户出发考虑问题。这些茶商大多没有长远打算,没有品牌意识,所生产和销售茶叶大多与其他茶商类同。

企业办事处型。此类型茶商主要是包装企业,是有自已品牌想打开北京市场的企业。它们大都采取以下方式:(1)厂家派人;茶厂负责员工基本工资、门面租金等,依效益发奖。(2)与经销商合作。(3)在北京找商委托建立办事处。目前,在马连道建立企业办事处有很多风险。产品好销时,资金收回难;产品不好销时,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由于销售规模小,这类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临时经营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看或听别人做茶叶发了财,自己也做起茶叶生意来:在马连道租个门面,从其他茶商进一些茶叶,也并不知道好销不好销,没有长久打算。另一种是茶产区茶农生产茶叶后需要季节性的销售,一时又卖不出去,急于找市场,往往是临时在马连道找个地方。这种茶商一般效益都很差。

租赁后再合作经营型。这种茶商一种是部分转租。租赁的经营场地太大,由于多种原因,经济效益不足以支撑大门面,这类茶商转租部分场地,这样既转嫁经营风险,又保持了经营场地的承租权。还有一种茶商是,通过再转让来获取利润。

五、马连道茶商有五大特点。

产茶区茶农为主,全国各地都有茶商进驻。马连道茶商主要以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茶产区茶商为主。

以小茶商为主,正规大企业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小茶商,大部分是个体茶农,正规企业很少。

长驻茶商为主,新茶商比例在加大。马连道几个大户大都是在1999年前进驻的,他们靠前期茶商少积累了资金、市场和客户。随着马连道市场的扩大,原有茶商经营不善等原因,一些新的茶商在加速进驻马连道。

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家庭化。一个门面就代表一个家庭或家族,一家一户经营,至于现代管理手段他们一概不理会。用他们的话说,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什么是办企业,什么品牌推广,什么产品创新,什么电子商务,似乎与他们不沾边。新的经营方式的推广在马连道有相当大难度。

企业负责人文化水平低,管理方式还是经验式的原始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在茶商中,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春季生产,全年卖茶,家人生产,家人卖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马连道缺人才,但大学生在马连道找不到工作。

问题

一、马连道采购中心区商业布局不合理。

从来往和停靠于马连道的车辆以及商铺的仓库情况看,此地的批发功能并不强大,而是以零售为主。如果所观察到的是真实的情况,那么,作为一个以零售为主的商业区,马连道缺少相应的配套服务,比如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少,只有在百安居三楼上有一块儿童游乐的区域很受欢迎,其它的乏善可陈。整条街除了茶叶外,可供选择的商品品种少,难以聚集人气和商气。而以目前的经营方式和销售人员的素质,原本蕴含着很高文化价值的中国茶却变成了低档商品。

在马连道采购中心区除了一家较大的超市外,摄影器材城、家居用品商场都孤立于茶叶经营之外,很难形成合力,共同营造马连道的品牌效应。已经出现的情形是,经营茶叶以外商品的场地很快被茶叶经营者挤占,而茶叶经营者过多,超过了市场需求,经营每况愈下。

茶叶经营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只有个别企业经营。这一方面是我国茶产业链还不够长,另一方面说明马连道采购中心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窗口指导作用。

二、批发功能正在退化。

门面产品趋同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到马连道茶叶门市就会发现,各茶商产品大同小异,品种多但大多一样。批发量减少,零售消费正在取代批发交易。原有的茶叶批发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采购主体数量和规模在缩小。网上电子配送体系、直销形式的发展,超市作为茶叶新型的销售渠道将由次位置变为主渠道。连锁经营新型物流的产生,采购商直接向生产基地采购或与生产基地合作生产。

经济效益普遍下降。现在在马连道,茶商一天不开张是常有的事。

茶商流动性加大。茶商的流动有季节性,茶季来,其他时间走,这部分茶商常年流动。有双向流动,搞生产与从事销售的互流,不同市场的茶商也相互流动。有被迫流动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整体改造,改变了原有茶叶一条街的格局,原有茶商经营场地已不复存在,一部分茶商不得不流出马连道。有的茶商由于经济效益不好,又没有好的产品,很难再维持下去,有的回家,有的已不再做茶叶生意。

诚信经营越来越难。茶商诚信链由茶商与供应商、采购商、房屋租赁方几方面构成。目前的情况是,货款难收,质量难保,借钱难还,协议难守。在马连道由诚信带来的问题和纠纷越来越多。

对新产品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大。经常听茶区茶商说,北京市场大,好茶进不来。每年春天,很多茶商带着茶叶来马连道,结果发现茶叶多得不可想象,质量价格比自己还好。茶商在若大的马连道却找不到一家买主。有的只好原路返回,茶叶自然是作价处理。有的根本就没有人要。马连道茶商自家的茶叶都急于找销路,又怎么能采购别人的茶叶。好茶叶由于没有市场通道而不能进入市场。马连道对新茶商、新产品的屏蔽现象也是全国所有茶叶批发市场的共同问题,这一问题不改变,将极大阻碍我国茶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矛盾

一、市场现存功能与茶商对市场功能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目前马连道茶叶市场的主要功能仅仅是现货批发、部分零售。而随着茶商的不断变化、茶叶销售主渠道的改变,茶商对马连道的市场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原有常驻茶商需要更多、更大的采购商参与采购,以维持高额的经营成本。新产品的生产商要求市场能够提供可代交易的场所,交易低成本,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对采购商来说,需要能在马连道完成一站式综合采购,服务一条龙。随着茶叶生产与茶叶销售逐渐分离、茶叶连锁经营的发展,销售商对采购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市场上有多样化充足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可供选择。竞争式采购、定样采购等新型的采购方式都迫切需要市场提供新的平台。茶商迫切要求提供信息、物流、结算、配送、仓贮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这些都需要新的市场功能来完成。

二、诚信经商与茶商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茶叶质量由色、香、味、形等多种因素决定。在马连道,你看的茶样与买的茶往往不太一样。产品样品价格你可能满意,但实际上到手的茶叶与样品有差距。为了争得顾客,茶商采取了多种方式如代销是常有的,对茶商来说,他对采购商是代销,供应商对他来说也是代销。三角债维护着产、供、销经营链。从一般意义上讲,茶商没有不愿讲“诚信”的,为了生存,“诚信经营”实际上越来越难。

三、要求市场宏观调控与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

马连道批发市场规模远远超出茶叶交易的实际需要量。谁都了解这一点,但谁都没有办法。其根本原因在于马连道地产是属于不同单位所有。出租收钱,简单省事,谁还会去考虑茶商经营。部门利益的推动,使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建设越来越火,受损的是整个茶业和茶商。地方政府有心无力。

四、茶商规模的小型化与大市场的矛盾。

人们都说,马连道市场大。马连道大,是指茶商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很小。马连道重复的、同质产品多,标准化、规模化产品少。就某个具体的产品来说,规模其实很小。一个大的采购商要求有标准化、规模化产品供应,在马连道很难采购到他们所需求的产品。马连道茶商小型化趋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没有大的采购商来,马连道要有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马连道: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王静:让茶客体验一站式购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