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19 11:10:29

水电站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结合《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以及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特点,以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依托,通过问卷调查法,针对专业核心课之一水电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将为后期水电站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电站;课程改革;调查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最新印发的《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和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强调了水利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治国安邦的关键之一。国家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做保障,而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很好的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1-2]。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水电站这门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该课程是水电站建筑物、水力机械及电气设备的综合体[1-2],课程内容较多且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通过个案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样本,针对水电站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后期水电站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1研究过程

1.1研究目的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电站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依托南昌工程学院为研究个案,对其在水电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环境(评价体系,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因素展开调查。之所以选择南昌工程学院,是因为南昌工程学院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老牌水利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因此在水工类课程教学方面,南昌工程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南昌工程学院2012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学习水电站课程),以及20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学习水电站课程)。

1.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编制出比较合理、有效的问卷,在问卷编制阶段,笔者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做了前期的访谈和一些资料的收集,作为预调查。1)编制问卷。在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及相关教师进行了访谈,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初步编制了问卷,旨在调查现状,并为之后的对策寻找现实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作问卷:教材选用,课时安排,课时内容,课程实验,教师授课方法。2)选取样本。根据南昌工程学院近三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电站课程教学情况统计表,对在校的2013级水电站课程教学的的本科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2012、2011级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的调查。3)实施调查。由于时间、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问卷主要采取亲自现场发放纸质版和通过网络传送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填写。整个问卷的发放、填写及回收工作共历时3个月,对在校学生发放纸质问卷65份,回收50份,回收率77%,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对已毕业学生发放电子问卷100份,回收80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4)数据分析处理。利用EXCEL及SPSSforwindows11.5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主要是将在校生问卷结果与已经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主要从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方法及态度等4个方面来制定。问卷调查表包含20道题,其中第3、10、20题为简述题,其余为单选题。分别对在校生和已工作学生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将每道题的得分率最高的选项进行绘图统计对比。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题型归类如表1所示。说明:纵坐标表示该选项选择人数的百分比;横坐标对应问卷调查表中的题号;蓝色表示在校生的结果,土黄色表示已经毕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工作生)的结果;字母表示该题选择答案最多的选项。从上述图表可直观的看出,第1、2、4、5、19题,二者选择的答案不同。第1题在校生认为该教材总体上较好,工作生认为教材总体上好;第2题在校生认为不好说教材是否为任务引领型教材,工作生认为该教材是任务引领型教材;第4题在校生认为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偏多,工作生认为教材在教学内容容量上适当,稍有不足;第5题在校生认为该教材能较好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生认为该教材能很好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第19题在校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适量,工作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其他选择题二者的选择结果都一致。所有选择题当中,只有第4题在校生结果百分比超过了工作生。上述结果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工作生经历约大半年的工作,通过工作实践,结合自己的现场工作经验,切实感受自己所学知识的用处,自己缺哪些,需要哪些,哪些学的对自己很有帮助。例如第4题在校生还未踏入社会工作,还比较难认知清楚工作到底会用到多少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工作生就会发现学的知识不够用,才会选择教材知识容量适当偏不足;另一方面工作生上水电站课程中的水力机械部分内容时没有做过课堂作业,在第19题选择时会选择作业不多;而在校生的水力机械是笔者上的,因此布置了相关的水力机械作业,以及后期相关的水电站建筑物作业,因此在校生觉得作业适量偏多。

3结论

通过对水电站课程教学的详细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水电站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过于保守和传统,基本以教材以及多媒体课件为主,考试的方式仍然采用试卷形式,而该课程中水力机械部分以及厂房内部构造部分内容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且由于课时有限,无法将教材知识在课堂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高等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后期的教学改革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启钊.水电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马善定,汪如泽.水电站[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作者:孙笑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上一篇:展示设计的游戏应用策略 下一篇: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