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布置与利用场地器材“七步走”

时间:2022-07-19 08:25:02

摘要:结合体育教学实践,介绍了使用好体育场地、器材的七个步骤:教学计划上统筹;教研安排上细化;集体备课上推敲;教学设计上预演;课前彼此间通气;课堂教学中调整;课后反思上明理。以此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布置和使用好场地、器材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布置

场地、器材是我们从事体育教学必要的物质条件,离开了这些设施我们的体育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体育场地、器材都是有限的,或者只能说是条件相对好些而已,没有哪所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绝对充裕的,尤其是农村学校显得更为捉襟见肘。因此规范地使用好我们现有的场地、器材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宏观到微观、逐层递进地谈谈有效使用好体育场地、器材的七个步骤,以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第一步:教学计划上统筹

教学计划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进行学年(期)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一般都是几个班级同时在上课,用到的器材、场地相对较多,如果我们没有具体的计划而随意使用,产生的结果有可能就是几位老师同时用到一种器材(场地),这样势必影响到教师彼此之间的教学,严重的话会打乱上课老师原有的安排,甚至导致放羊课的应运而生。因此,如果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上统筹安排,在时段上分布好相关学练内容,如篮球、足球、田径等,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场地、器材暂时性短缺的状况,教者彼此之间就会按部就班地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

第二步:教研安排上细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学资源相对来说都是有限的,因此教研组在场地、器材的分配上要做统一的安排,特别是场地上最好要做详尽的标示,如我们学校体育教研组在通盘考虑到学校现有的场地后,把篮球场地分为L1、L2、L3……把田径场地分为T1(东直道)、T2(西直道)、T3(南弯道)、T4(北弯道)、T5(中圈),乒乓球馆分为P1(乒乓球东区)、P2(乒乓球西区)等等,然后规定下一周上课的老师必须要在自己准备上课的区域表签字,以此明示其他的老师。这样坚持下来,就出现了两个好处:一是不会出现场地、器材紧张的局面,二是上课的老师必须要按照教学进度来备课,否则他的课就比较难上了。

第三步:集体备课上推敲

集体备课是一种集集体的智慧来最大效益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在集体备课上探讨的问题主要是教法与学法的问题,而教具(场地、器材)一般都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这对于文化课老师来说更是常有的事情,但对于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在这里我想告诉同行们,这一点绝对不容忽视,因为体育教学最显著地特征就是身体练习,必须要借助场地与器材这个载体,没有一定的场地、器材做保障,你的体育课堂就是无本之木,这一点大家是深有感触的。所以集体备课必须要酌情推敲课堂上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利用问题,在备课组成员中形成共识,而后大家都在既定好的框架内“各就各位”,这样一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也许才能做到轻车熟路。

第四步:教学设计上预演

教学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是一种预演而已,是自己对未来课的安排做一种预设与演练(大脑中的有序呈现),说白了就是自己打算怎么做。因此教者在教学设计上要做些“文章”,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呢?那就需要教者根据安排的学练内容以及学校现有的场地与器材做针对性的考证,使得场地、器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最大化地提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这样的安排虽然是一种预演,但是对于合理地布置与使用体育场地、器材来说就是一种保障,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第五步:课前彼此间通气

在宏观上来说,尽管在教学计划以及教研组内也是做了统一的安排,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有的老师临时调课,或是因事外出等,势必会在课时内容上有所调整。这时在上课之前,所有上课的老师有必要作一个简短的交流,表明自己的一些心声,上课的老师在操作性上就可以做到彼此协调、默契配合,在场地与器材的使用上形成互补,即便是同一课时用到相同的场地、器材也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两个老师都上球类与加速跑,那么只要课的前半部分你是球的内容、我是跑的内容;课的后半部分你是跑的内容、我是球的内容。这样做不但问题迎刃而解了,而且还不会在大的范围内影响其他老师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第六步:课堂教学中调整

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的不可控制因素相对较多,比如天气的原因、突发事件的出现等,因此即便我们在课前考虑得相当周全,课堂之上的“小插曲”也还是会出现,如果我们能优化这些不利的因素,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你的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情趣与活力,你的教学水到渠成。比如笔者在上一堂技巧课时,我当时预设的是放置两排体操垫,而在分组后的练习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彼此观摩动作后再体会动作时,有的同学为了能更清晰地观摩到其他的动作,竟离开了自己练习的场地(因为垫子摆在同一直线上,视野被其他的同学挡住了)。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即在体操垫的放置图形上做了调整――由直线型变成圆形,这样即方便了学生的学练又方便了其观摩他人的动作。

第七步:课后反思上明理

一堂体育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关的反思,它可以让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它是我们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捷径。教学反思不但要记载自己的得与失,更要找到自己成功与失利的具体原因,特别是场地与器材方面的问题,因为场地、器材布局与使用对于一堂体育课来说,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多了这一笔能让你博得满堂彩,少了这一笔会让你迎来全场疑。即便是教法上合理、组织上严密,如果你的场地与器材安排不妥当,也会使你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教学反思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同时你表述的越具体,证明你真正地找到了问题的所在,你才能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

(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226406)

上一篇:影响有效教学六因素 下一篇:长跑中常见呼吸问题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