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关键词

时间:2022-07-19 06:11:05

课堂学习关键词

课堂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最直接、最快速、最便捷。同学们在听课时要调动各种感官,遵循课堂45分钟的发展规律。抓住关键关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听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取,教师精心准备的知识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即使是现代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听”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还要做到有针对的听。可是再好的学生也有注意力分散的时候,那么如何合理分配精力,解决注意力分散这一“真空”段问题呢?这就要求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把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做到带着问题听课。

观 黑板是教师辛勤耕耘的地方,老师醒目的板书是要告知此知识点的重要性的,通过视觉的刺激,增强我们的记忆。我们还应该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的面目表情、手势、身体语言等往往会透漏出某些信息,从而使自己在某些行为方面做出调整。另外我们还应该观察我们身边的学生,他们对老师问题的回答、对问题的讨论,可能就是老师通过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上如果我们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只知装取,不知思索,那他就是一个死板的、思想僵化的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思,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要思,自己也应自行设计问题,独立思考。思则变,变则通。管仲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疑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人类总是在不断怀疑前人的脚步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进步的。大学问家戴震小的时候就善于怀疑,在怀疑中成长,在怀疑中进步。哥白尼正是由于对地动学说的怀疑,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中学生求学时如果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问 这是疑的下一步,但要做到有疑而问。在问同学问老师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激活,在彼此的交谈中碰出思想的火花。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学生已经成为教室里的主角,作为主体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问去说,在问和说中也提高了表达能力。“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孔子称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自己和牛顿、瓦特、释迦牟尼等一样因好问终于取得伟大成就。而他的弟子中的颜回虽然学问很大,但不好问,孔子不大喜欢他。

上一篇:依据记忆规律,探寻记忆方法 下一篇:善待语文,丰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