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为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19 05:48:59

化教为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野外地质综合实习是深化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在野外实习中,强调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学习效果,采用互动式和探究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极大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庆北碚野外地质综合实习过程中,积累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野外学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野外;地质实习;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93-02

地质综合实习为课堂专业知识的补充及深化,是石油地质相关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学生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与实践,旨在学习地层―沉积相―构造的基本特征,分析复杂的地质现象,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建立地质学科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及科研夯实基础。自重庆北碚实习基地实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综合实习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该实习基地的建设,多次强调突出实习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有效教学模式,并将其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质综合实习要体现印象深刻、效果突出,野外剖面的完整及美观固不可少,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则尤为重要[1]。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习前已完成《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及《沉积岩与沉积相》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但鉴于课程浓缩、专业面广而深度不够等问题,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突出重点是实习的关键。重庆北碚地质综合实习经多年的积累及探索,在教师结构搭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凝练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体系,效果突出。

一、“还学于生、化教为学”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若在野外教学中还采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预期目的[2-4]。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地质认识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1.以小组为单元独立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实习前、将实习队分成5~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由辅导员及专业任课教师推荐小组长。在实习期间,一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如野外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等。尤其是在每一个剖面点或每一条踏勘路线的总结过程中,由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可提问或反驳。因此,在每次总结时,气氛异常活跃,每位同学既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成果的创造者;组间及组内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以学生为主导,指导教师启发性地抓重点、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性讲解及总结。野外地质实习以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每一条路线,教师事先告诉学生本条路线的实习目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针对每个具体观察点,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观察,之后教师提问,并启发性地提示重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再次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最后针对关键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总结。在每个剖面点的总结过程中,首先由各小组总结,最后由教师提问、评价并系统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5]带给学生的往往不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如何获得知识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真正做到了“脑勤、手勤、眼勤”。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掌握重点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二、野外现象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野外实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巩固专业知识,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将野外现象对应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理念[6,7]。如果在野外采取室内教条式授课的方式,会忽略野外现象及与当地经济、矿产等的关系,学生学习热情也会大幅降低。因此,在具体实习过程中,针对与矿产有关的地质现象(或地层),指导教师会进行详细介绍并引导学生与实际结合,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随机加分问答题。如向学生提问龙潭组煤层的形成环境,须家河组煤层的形成环境,它们有何不同?如果让同学们投资建石灰厂、煤矿、砖厂或开展石油勘探、天然气勘探,会选择在哪个层系,什么原因?最后通过野外实物和实际矿产领域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矿产和油气田相关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后,学生明晰“学以致用”的思想,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对以后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专业知识表述能力的培养

野外学生专业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熟悉”三步曲,最终由学生的表述来进行评价[6]。但理解知识并不等同于表达知识。本实习的教学特色之一,即实习过程全程引导学生主动表述其所见、所想。

在野外剖面中的难点位置,由指导教师将各小组统一在一起,让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最后由教师统一总结,并根据学生表述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在每次总结时,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竞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开始阶段学生专业表达能力明显不足,但教师一般以鼓励和补充为主。通过近三个星期的强化锻炼,在实习中后期阶段,绝大部分学生不但能在公众场合大方地进行汇报,而且能用较专业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地质现象。

四、多种教学场所结合确保实习可持续性

国内多个经典地质实习基地因开山炸石、退耕还林或食宿不便等原因被先后废弃。因此,如何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开展多元化实习,是当前实习基地面临的普遍问题。本实习结合新开辟剖面及博物馆等进行多种教学场所的实习,确保野外实习的可持续性。

1.开辟新的野外教学剖面。实习基地已建设数十年,虽大部分经典剖面保存良好,但个别剖面(如代家沟、须家河组一段)由于风化作用和植被的覆盖,原来良好地质现象已面目全非,给实践教学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带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踏勘新的剖面,在附近开辟了新的野外教学剖面(开辟土地垭飞仙关组三段和四段碳酸盐篮至台地剖面),使教学能够可持续发展。

2.利用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进行地质教育。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位于北碚码头附近枇杷山上,馆内有大量古生物、矿物岩石、古植物等标本,是不可多得的地质学教学场所。自然博物馆针对学生免费开放,实习队在北碚码头河流相剖面观察后,可就近至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丰富的古生物及矿物学标本,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还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和野外教学的不足。

3.利用卢作孚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北碚市政府新修建了民国时期著名爱国企业家卢作孚的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北碚码头辫状河剖面上方,是了解民国时期的教育状况和抗日战争的理想场所。在结束北碚码头沉积相后,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了解实习区域历史及文化背景,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五、趣味拓展与专业学习互动

连续登山、天气炎热、地势起伏较大等原因容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如何考虑学生体力及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保障张弛有道的教学质量,也是野外实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结束完构造剖面实习部分后,租用矿区体育馆开展趣味活动和拓展活动结合的游戏,如集体单脚跳、集体绕圈、翻纸牌等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放松相对疲惫的身体;另一方面,开展专业知识趣味抢答题互动活动,使同学加深了专业知识印象。最后以测井―物探专业篮球友谊对抗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灵活有效的评分方式

野外评分既要体现出野外学习及实践能力,也要突出室内图件及报告的整体质量。本次实习评分采用逐项量化的方式开展,包括野外记录、野外表现、图件、报告、手标本鉴定五项组成。具体评分考核方面,采取实习成绩=野外表现平均×40%+(野外记录+手标本)×20%+实习报告(图件+报告)×40%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野外表现成绩以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记录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量化评分方式为“野外成绩=总表现÷5”,即野外表现需结合学习态度、主动发言及回答问题情况综合评定。手标本考试则要求同学们利用工具识别岩性,并在岩性识别基础上结合层位、油气勘探意义等进行系统总结,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述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将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野外地质综合实习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着重学生基本技能、独立思考、创新素质、团队精神的培养。指导教师启发性地抓重点、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性地讲解和做最终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掌握剖面内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了实习效果。在较为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无一人中断实习、坚持完成实习,无一人不及格,实习平均成绩优良,学生反馈情况佳。总体来看,化教为学、互动式教学措施在地质综合实习方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国伟.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6):10-12.

[2]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2.

[3]赵鹏大.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6.

[4]赵鹏大.在新起点上推进地质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10,(4):1-5.

[5]刘占红.引发式教学对地质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81-282,260.

[6]徐振海,倪晓玉.对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28-30.

[7]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2-16.

上一篇:秋季养收重在平和 下一篇:人老了要多关注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