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时间:2022-09-06 05:52:47

浅论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这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系统的、成人化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轻视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及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教法单一。很多农村中学体育设施相对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呢?

一、改变教与学传统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课堂中教的环节相对较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对如何让学生“乐学”、“乐练”考虑得比较少。导致学生始终是被动学习、被动参与,使学生感觉不到参与运动的欢娱、乐趣,运动的兴趣培养不起来,有些教师的教案设计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考虑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从学生运动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运动兴趣,结合学校实际,选择健身效果好、锻炼价值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多样的科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掌握科学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教者首先要完成由“演员”到“编导”的角色转变,真正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到前台,促使他们敞开心扉,尽情发挥,与学生一道探索,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其次多研究学生,带领学生去学,深入研究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也越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去理解、掌握、创造知识技能的方法,其思维能力、观察想象力、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开发,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辟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就目前的体育教学而言,绝不能忽视技术教学和技术练习,要通过学习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进行技术教学前,要以学生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同时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二、“学会”到“会学”的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除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的严重缺乏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造成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选项教学”。如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知识的老化,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低下,手段的不科学性,“学会”到“会学”的引导不到位,注重“学会”忽视了“会学”的教学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健身的锻炼方法;运动处方的制定、修改;各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性……有些教师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选择教学内容是重点,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会学”为出发点,力争人人爱体育运动,人人爱上体育课,人人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性别、年龄、爱好分别采用不同层面、不同要求、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层次教学,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这样既解决了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的矛盾,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和运动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

体育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如一堂课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的机械模仿、强调课堂纪律、统一行动等约束学生,要求学生严格按老师讲的做,按老师的示范练,只考虑学生“好好练”、“不要违反课堂纪律”等,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组织上较为规范,在系统化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却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看上去学生是“练起来了”、“动起来了”,其实他们更多的是不情愿的被动式参与。这种单一的、枯燥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能愉悦吗?能主动、积极参与吗?能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吗?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不断进行摸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充分发挥教师的独创能力,从而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

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激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表扬和肯定,少一点批评和否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给予及时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特别是对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哪怕是微小进步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即时表扬和评价,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改正错误技术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和保持学习的动力、激情和兴趣。如果一个学生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就能不断产生兴趣和激情,就能不间断地参与,敢于创新。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法很多,如:形象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影响激励和评价激励等,就体育教学而言,我以为语言激励尤为重要,言为心声,是人们社会交往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抑制的调和剂,诸如:“你怎么跑得这么慢?快点。”“真笨”等,这样的语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勇气,失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兴趣就会被扼杀;反之,“快!加把劲!”,“我相信大家经过努力应该完成得相当出色!”“你一定行!”,“好样的!”等充满鼓励、期望和启发的语言,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向上的氛围,给学生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适时的学习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和培养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运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提供学生展示自我水平、能力、张扬个性的机会,并鼓励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及时的多形式、多内容的评价,促进学生体能的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之在挫折面前自信心更强,意志更坚定,对他人更理解和尊重,学习效果更明显。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成功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很难持久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只要唤起学生好动的意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他们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对所学内容也就愿学、乐学、好学、会学,掌握技术就能水到渠成。

上一篇:结石无痛无症状需治疗吗 下一篇:偶尔失眠不可怕 正确应对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