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小学安全问题的对策

时间:2022-07-19 05:18:35

解决农村小学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安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 -0050-02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安全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小学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在校门外,常有车辆逗留;校门前的公路上没有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较多,“三无”产品、伪劣产品屡见不鲜;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室较多且有增加的趋势;猫、狗等动物常进入校园。在学校内部,有些校领导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安全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的力度不够,部分安全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部分教师对安全常识了解不多,对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平时开展安全工作时“出勤不出力”,有侥幸心、厌烦心、埋怨心;很多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辅导;一些C级危房未能得以维修,部分老化线路未能得以更新;饭堂的操作流程不科学,三防工作不到位,环境卫生未达标,食品采购索证难;安全演练、安全活动过少,没有开设安全课;相关安全工作记录不全,缺乏佐证材料;某些时段、区域存在安全管理盲区等。

在此,针对上述农村小学出现的安全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一些改进农村小学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机构,健全制度

学校安全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要求机构人员素质过硬,权责相当,能够独当一面。在工作中,机构人员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保持沟通,相互协调。

各种计划、方案、预案、责任状的制定须由全体机构人员共同讨论,防止其流于形式。应结合本校实际,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反复讨论后再修订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使健全后的各项安全制度内容全面,与时俱进,符合教育教学原则,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可操作性强,师生参透率达90%以上,成为师生共同遵守和实施的准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把“零安全事故”作为衡量安全工作效果的唯一标准。管理有序,防控有力,实行“平安创建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做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组建安全管理队伍

学校应统筹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在学校工作人员中选出部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将其安排到学校各个区域专门从事安全工作。

(1)为门卫组增加人员,组建学校保卫科,分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四班制,全天候轮流巡逻、值班,严格管理人员出入,防止学生越墙外出,严防来自校外的骚扰及破坏。(2)在课间、午休前、晚饭后,学生活动场所必须要有专人进行安全监控。在宿舍楼梯口处设立值班室,派专人值班,负责监督学生整理内务,进行晚间查夜,实施安全监控,严防外人擅自出入。(3)成立“学生回家返校护送队”,可按外宿生上下学的路线安排人手,事故多发区、岔路较多的路线可加派人手。可安排与内宿生同村屯或邻村屯的教师护送内宿生回家、返校。(4)加派饭堂安全监督员,负责炊具消毒、采购查验与索证、食品留样,并做好各种记录。(5)组建“双休日、节假日值班队”,专门负责双休日、节假日的学校安全值班工作。

三、充实学生的活动空间

有很多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午休前、课间、放学后等学校疏于管理的时段,这些时段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为了保证学生在自由活动期间不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教师绞尽脑汁地去教育、去阻止,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与其这么费神地去“治理”学生,还不如去充实他们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做危险动作”。(1)在活动场所、宿舍区增加课外活动设备,丰富课外活动项目。(2)在大树下、草地上设置休闲桌椅,供学生读书、看报、休息。(3)开放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4)开设学校播放室,常播放一些安全教育片、德育故事片、科幻片等供学生观看。(5)组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让正规的课余活动取代学生昔日的“东游西荡”,这样,这些时段的安全状况会得到明显好转。

四、丰富安全教育活动内容

学校可通过广播、标语、板报、周会、安全课等对学生进行常规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安全逃生技能训练与演练,举行安全知识竞答活动,举办安全教育图片展览,开展安全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录像,请专家到校内作安全讲座。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不应因为担心学生出安全事故就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要求学生“这不能做,那不能碰;这个不准,那个禁止”是行不通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与兄弟学校的学生开展安全联谊活动,如野炊、郊游等,将安全知识渗透于活动中,促使他们变“老师不让我这样做”为“我不愿这样做”,实实在在地把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动。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又使学生掌握了安全技能与生存本领。

五、加大安全检查及整改力度

在校内,安全检查可分为大排查、常规性检查、节假日巡查。检查工作应坚持“三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抽查和自查相结合。检查应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对事故多发易发地段、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要重点排查,排查过后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向全体教师通报。应建立台账,克服等、靠、要、推的思想,不折不扣地落实整改。针对校园周边的不安全因素,可由学校上报,政府牵头,联合工商、卫生、派出所、村委等部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尽量由相应部门出面解决。应形成“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立体安全检查网络。

六、保障经费投入与赔偿资金来源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保护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领导应该转变思想,尽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除保障日常办公、会议、活动开支外,校舍维修、电路维修及安全设备更新(如安全监控视频、保卫器材等)的费用也应考虑在内,不要因为经费紧缺而导致安全工作难以正常运转。另外,学校应购买校方赔款责任险,同时动员学生购买保险,保障学生伤害赔偿资金的来源。

七、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做好安全会议和安全活动的各种记录,能为学校开展安全工作积累经验。这些记录既是学校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借鉴与依据,也是留存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证据。学校应对每一次安全教育、每一次安全活动、每一个安全整改做好相关记录,并配上图片等佐证材料,整理后进行归档。

学校安全工作高于一切,我们要克服麻痹心理,时时、事事、处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责编 雷 靖)

上一篇: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下一篇:小学数学游戏运用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