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19 04:12:32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智能异常等远期后遗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新生儿窒息40例,根据Apgar评分标准[1]分为轻度21例,重度19例。

1.2 治疗 ①疑宫内窒息者于分娩时做好应急准备,胎儿娩出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口腔黏液、羊水;②窒息儿按ABCDE方案进行复苏,分别是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③复苏后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脑组织供氧,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和颅内出血,加强支持治疗,促进脑细胞代谢,临床上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速尿、胞二磷、脑复康、苯巴比妥等,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 护理

2.1 产前准备 产前积极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WHO强调每位胎儿分娩前都应做好复苏准备,应由产、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执行。

2.2 复苏后患儿要注意保暖,断脐后将新生儿仰卧在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台上,维持腹壁温度为36.5℃,并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血迹,减少散热,降低新陈代谢和氧耗,利于复苏和提高成活率,一切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耗氧。

2.3 心理护理 选择适当时间向母亲介绍有关新生儿的情况及可能的预后,取得家长的配合。抢救时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加重母亲的心理负担。

2.4 病情观察 监测呼吸及神经系统情况,密切观察呼吸、神志、瞳孔、肌张力、前囟、意识状态、动脉血氧分压等。若无呕吐,上半身可稍抬高,使腹部内脏下降,增加胸腔扩大机会,同时也减轻心脏负担和颅内压。

2.5 用氧指导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有抽搐、呼吸衰竭的患儿给予头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时应注意观察患儿对氧气的反应,观察其呼吸次数、呼吸形态及肤色是否改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给患儿拍背、吸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ABCDE复苏方案

2.6.1 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复苏的先决条件,在胎头仰伸后不急于娩肩,而应及时用手挤压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断脐后将其仰卧在复苏台上,继续用吸痰管或导尿管插入咽部吸出黏液和羊水,应先吸口腔,后吸鼻腔。若为重度窒息,则应立即协助医生在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直视下吸净黏液、羊水。

2.6.2 建立呼吸 (1)刺激呼吸:对轻度窒息儿如果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可轻拍或轻弹足底两次,或用手指按压人中,促其啼哭,以期建立呼吸;(2)人工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行人工呼吸。①常用托背法:新生儿平卧,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徐徐举起,使胸部向上挺(吸气),脊柱极度伸展,然后慢慢放平(呼气),每5~10 s重复进行一次,同时给予氧气吸入,直到建立自主呼吸;②儿手压胸人工呼吸;③有条件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选择持续正压呼吸或间歇正压呼吸;④紧急情况下也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3)吸氧。

2.6.3 建立有效循环 经加压给氧后,心率仍在60次/min以下或心跳停止,则应行胸外心脏按摩。新生儿仰卧,用两指法或拇指法均可,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按压100次/min左右,按压深度以胸廓按下1~2 cm为宜,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有效者可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6.4 药物治疗 心脏按压无效或患儿心率持续

2.6.5 评价 评估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以确定进一步采取的抢救方法。评价时先看呼吸,再查心率,继之观察皮肤颜色。

2.7 复苏后护理 ①给予患儿继续保暖、取侧卧位、安静、给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心率、皮肤颜色、对刺激的反应、体温、出入量、血气及窒息引起的多器官损伤等,并做好详细地护理记录,若并发症严重,需转运到NICU治疗,转运中需注意保温,监护生命指征和予以必要的治疗;③窒息的新生儿应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指导家长实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7-60.

[2]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7-88.

上一篇:刘大同教授解毒生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下一篇:胃癌围术期化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