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行路

时间:2022-07-19 03:47:46

读书与行路

古人云:“行路三千里,胜读十年书。”这不但说明了读书与行路的关系,也说明了古人并不都赞成读死书。

“行路”的内容应该是很广的。今天看来它应包括旅游,旅游能够使我们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行路”也包括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民间习俗、逸闻逸事,对丰富我们的知识,了解我国地理、历史、物产、资源、民族关系都有极大的好处。“行路”还包括社会调查,进行社会调查,既能了解各阶层的生活情况,又能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的情况,从而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使我们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古代许多学者、作家都是经过漫游才获得丰富的知识,写出了不朽的作品。司马迁、徐霞客自不必说,李白、杜甫的经历也足以说明问题。李白20岁就开始在四川境内旅游,26岁出蜀。他游洞庭,历襄汉,登庐山,走金陵,又北游洛阳、龙门、太原,东游齐、鲁,攀泰山,南游安徽、江苏,北至幽燕。晚年流放途中遇赦,又从湘、鄂东游吴越。他的足迹遍及大部分中国,一生中有大半时间生活于旅途中,所以他诗篇充满浪漫主义,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杜甫是长安人,早年也在齐、鲁、吴越一带漫游。中年由陕西、甘肃到达四川,“安史之乱”时他更是颠沛流离。他亲眼看到生灵涂炭,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一起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所以,他不但写出了充满爱国感情的“三吏”“三别”,更写出了被称为“史诗”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古人还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把读书与行路相提并论,就是认为理论与实践是同等重要的。南北朝的郦道元发现古代流传下来的《水经》中有很多错误,于是他经过亲自调查,参阅其他著作,写出了一部《水经注》。这部书文笔优美,内容丰富,语气流畅,不但是一部地理专著,也是一部游记,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水经》。

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和古人相比有了更好更方便的条件,可以去祖国的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旅行,在旅行中充实自己,将读书与行路融为一体,使自己成为更加完善的栋梁之材。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做“读书旅行”吧!欢迎我们的朋友从阅读我们的文字开始,一起进入民族之旅、红色革命之旅、文化之旅、艺术之旅。

祝大家旅途愉快、收获多多!

责编/邝平

上一篇:云南怪事多 下一篇:寻访“乱世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