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山水黔东南

时间:2022-09-23 02:43:28

诗画山水黔东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兴千户侗寨都坐落于此。

来到黔东南,你会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热情的苗侗人民对村寨来客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如果有最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多达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装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表示欢迎,相与同乐。洒脱粗旷的小伙子吹起芦笙芒筒,迎客进寨。黔东南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犹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风情博物馆。黔东南是“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芦笙与歌舞交相辉映,已成为闻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斗牛场面,风情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芒。

龙是苗族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相传苗族的祖先蚩尤头上有角,用以抵人。“逐鹿中原”之后,蚩尤沉入水中变成了牛头牛角蛇身的水牛龙。在欢庆苗族最隆重的祭祖节日牯脏节时,必须要举行“引龙”仪式,仪式中的龙便是水牛龙。还有的苗族传说中,龙与祖先姜央以及其他动物是兄弟,同为枫树和蝴蝶妈妈所生养,与蚩尤入水变龙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

在祭祖幡旗的蜡染、服饰的刺绣、银冠等银饰的饰纹中,龙的图案或形象都是不可少的。

苗族的龙,大多数都是蛇身,身躯上布满花纹;长着牛头;大多不长角,或长羊角、鹿角、牛角,其中以牛角为尊。苗族的龙并没有统一的样式。鱼、蛇、鸟甚至蜈蚣都可以来制造龙,因此就有了鸟龙、鱼龙、蜈蚣龙等。很多的龙,只是象征性地画了龙的尾巴,再画上一个或几个人头。

汉族传统的龙形象多为张牙舞爪、腾云驾雾,咄咄逼人、威风凛凛的架势使人望而生畏,继而退避三舍。之所以有“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叶公胆小是一方面,龙的狰狞是另一方面。相比之下,苗族的龙形象决然不同,神气之外更多的是拙稚自然、可亲可爱,比较接近先秦以前的青铜器、壁画、玉雕和帛画上的龙的形象。

从中可见,汉族的龙体现出浓厚的威权意识,而苗族的龙则体现了浓郁的平民意识:没有谁可以独占龙,龙并不是盛气凌人的,而是保佑村寨和村民平安吉祥、保佑庄稼丰收的守护神,完全可以去亲近。

苗族对牛的崇拜由来已久。在苗族神话中,牛与始祖姜央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苗族古歌》曾提到蝴蝶妈妈生下始祖姜央和龙、雷公、水牛等动物和诸神。洪荒时期的蚩尤部落非常崇拜牛,《述异记》中记载,蚩尤就是“人身牛蹄,头有角”,可以用利角来作战,就连部落里的大牯牛也是对敌作战的勇士。在苗族许多关于古史的故事传说里,牛在苗族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中还曾担当过重任。

水牛与龙在苗族看来是可以互变的神话动物,刺绣图案里龙的形象往往长着一对牛角;

苗族服饰当中不光有牛的形象与纹样,许多的男性人物形象也都是人身牛头,长着雄伟的大角;

在苗族纷繁的银饰中,大牛角即牛角造型的银角是最华贵的饰物之一;

许多地区的苗族女子都戴木制牛角形木梳,认为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

牛是牯脏节中绝对的主角,将要被献祭的牯牛备受关爱与尊重;

在许多盛大的苗族节日里都会有斗牛比赛;

在苗寨,牛角酒是待客的上礼;

许多芦笙场的中央竖立的花杆上也都饰有牛角。

这种牛崇拜追根溯源是因为牛对苗族的生存与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洪荒时期的野牛是可以猎取的主要动物之一;到了游牧时代,易驯化、易放养的体格壮硕的牛对苗族人的生存无疑至关重要;到了农耕时代,吃苦耐劳、力大体壮的牯牛对于耕作的意义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刚刚迁徙到新的地方,需要在荒山野岭里开辟田地的时候,牛总是被视做六畜之首、财富的象征。直到今天,牛依然是大山里的苗人生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因此,苗族人对牛的崇拜之情自古至今,绵延不绝。

责编/邝平

上一篇:永远的巴黎圣母院 下一篇:人间仙境――甘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