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19 12:28:35

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实践与思考

2014年12月,笔者到粤东某市参加《南粤名师大讲堂》活动,面对该市物理骨干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光的直线传播》。来到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好教学环节以取得实效?为此,笔者动了不少脑筋,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收效不错,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充分肯定。现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案例,希望对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课堂实录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把手举起来,举得越高越好,举得越高越有利于人的记忆,举得最高的那位就是全班的高手。

师:班上分成四大组,等下举手回答问题,我选高手回答,看哪个组得分最多。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PPT课件播放一组图片:伴随美妙的音乐,夕阳、节日的礼花、斑驳的树影、晨曦中穿透森林的道道阳光、灯塔、烛光依次呈现,配以名曲《高山流水》。

师:音乐好听吗?情景美丽吗?PPT课件展示了光的作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彩多姿,类比声现象,你想知道有关光的哪些知识?

生1:光的产生?

生2:我们为什么会看见光?

生3:光的传播及传播形式。

生4:光的传播速度。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教学环节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片段1:

师:我们再来看这组图片,大家讨论一下,哪些物体不能发光?看哪位同学回答得最准确。

PPT课件展示:钻石、萤火虫、投影仪屏、射灯、太阳、点燃的蜡烛、月亮。

生:钻石、投影仪屏、月亮。

师:好。去掉不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

板书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师:大家再仔细分分看,把这些光源分分类。

板书2:人工光源、自然光源。

师:大家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他们分别是人工光源还是自然光源?

展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PPT课件展示。

片段2:

师拿出一激光手电筒,让其射出光照到墙壁上形成一绿色光斑。

师:光能穿过墙吗?它还能通过哪些物质?

师:光在空气里沿怎样的路径传播?

生:直线。

师:这是大家的一个猜想,你能看到吗?你的回答有依据吗?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它,这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片段3:

师:同学们,大白天激光笔发出的光我们是看不到的,那怎样才能看清它的路径呢?我们来看这幅夜晚城市射灯的图片,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观察要在光线暗的环境中进行。

师:怎样在白天的教室里得到较暗的环境呢?我这里有一个玻璃箱,在箱中点燃蚊香,大家看,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大家想知道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吗?

鼓励大家动手做。器材:小激光手电、大烧杯(装水)一个、小烧杯(牛奶)一个、果冻(代替玻璃砖)一个。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成后交流展示做法、现象,共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能在其他介质中传播吗?

生:能。

师:请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先看看光在清水中能否传播。

生1:刚开始在清水中看不清楚,受前实验启发,在清水中滴几滴牛奶,让激光穿过瓶中水,观察水的传播路径。

师:与他的实验结论相同的举手。(有大批同学)

生1:先在清水中还可看清一点点,倒入牛奶后反而看不清楚。

生2:是因为你们小组倒入的牛奶太多了,所以看不清楚。

生2:让激光穿过果冻,并观察光路。

师:你们分别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汇报2: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这三个实验你能否归纳出光的传播路径?

生: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再让学生重新观察光射入果冻,问有什么发现,因为果冻有棱角,进入时有偏折,因此在板书上加上“同种”二字。

然后给学生看不均匀的盐水或糖水中的光的传播,说明同种还有可能不沿直线,说明原因后问学生还得加什么条件,这时再补上“均匀”,再问学生怎么验证,学生会说搅匀盐水,然后老师演示。老师演示如下图的实验。

[教学环节三]光线定义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和方向。

光束:许多光线在一起就是光束。

[教学环节四]光速的引入

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后,到底光传播有多快呢?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喊一二三下命令,老师开激光笔,结果学生发现下命令同时就看到很远墙壁的光点,看来光速很快,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学一两分钟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问题:(1)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呢?PPT课件展示。

[教学环节四]学以致用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能解释哪些现象呢?

解释两个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这样切合前面进入的光影世界)。

分析影子的形成要让学生独立画图,初步培养学生的画光路分析,光学的核心思维就在于光路图,所以从第一节课就培养起。

师:最大的影子是什么?

生:日食、月食。

模拟“日、月食”的形成:由三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模拟在什么情况下形成“日、月食”。

[教学环节五]走向生活

可以是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PPT课件展示。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打台球等。

[教学环节六]知识抢答(小组PK抢分)PPT课件展示抢答题。

[教学环节七]小结本节内容

[教学环节八]欣赏手影表演视频

[教学环节九]作业:制作小孔成像

二、教学思考

这节课的难度不大,教学内容比较确定,从光源到直线传播再到应用,所以要上的更精彩,只能在兴趣的调动、细节处挖掘、衔接的自然、思维方法的培养、整体的流畅等方面做文章。

物理教学,主要任务不只是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等。笔者以比赛的形式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整节课尽量从光影图片视频欣赏开始,到手影视频欣赏结束,体现光和影,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之美。

相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我们更应该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技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技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各种实验技能中,观察是基石,动手是起点,思维是核心,创新是归宿。技能与知识是相生相长的,是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笔者有意把牛奶和水分开,之前给学生一些提示,接着逐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并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步骤,学生经历了批判性和缜密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在严谨的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了物理知识的生成质量,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转化成理论知识总结出来,更能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什么,还应记录学生参加了何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的表现和进步等。三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走向讲台,模拟在什么情况下形成“日、月食”活动更是本堂课的最大亮点。

本节课内容不能过多,光源、显示光路,证实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为考虑整节课的条理清晰,衔接自然和完整,不能把所有内容都面面俱到,就有所取舍,所以按照此思路,把小孔成像剔出来,布置成课后的制作作业,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盐步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下一篇: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