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儿童钢琴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时间:2022-07-18 11:36:19

略谈儿童钢琴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近些来,钢琴以其优美的音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琴童所重视。同时,钢琴学习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成为孩子艺术教育的首选乐器。从而催生了“钢琴热”的出现,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钢琴教育事业,为钢琴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其发展。然而,我们的钢琴教育还是面临着很大问题,比如教材的使用上过于单一,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领悟,过于注重技术的训练,不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钢琴的积极性等。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美,才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使学习钢琴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坚韧的品质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儿童钢琴教学主要是针对3-15岁这个年龄阶段进行的,这一阶段的钢琴教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受干扰,很难长时间注意同一教学内容。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意志力薄弱,但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然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忽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成人钢琴教学相比,儿童钢琴教学由于其教学对象的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二者的差异。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国的儿童钢琴教学的教材和成人钢琴教学的教材基本一致,主要是以《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等一系列传统教材为主。虽然也有《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幼儿钢琴启蒙教程》《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快乐钢琴启蒙教程》等儿童钢琴教材的使用,但可供选择的儿童钢琴教材并不多,大多是国外教材,缺本土教材和对本民族音乐的关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体现与成人钢琴教学的差异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发展不同,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有效注意时间越短,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考虑到儿童的这种年龄特点,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长此下去很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向往,影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只注重技术训练,忽视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在“钢琴热”、“考级热”的背景下,不得不承认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的功力性思想,于是义无反顾的带着孩子踏上钢琴考级之路,于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顾。某些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让孩子尽快完成考级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手型、手指的训练,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了对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许多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厌学情绪,从而使一些有天赋的孩子也淹没在考级的大军中。

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只有注重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喜爱弹奏钢琴,从而热爱音乐,演奏的技能、技巧也在他们与作曲家的共鸣中不断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孩子走向音乐世界的引导者,为他们在音乐的前进道路上排忧解难、指引方向,放手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驰骋,而不是孩子探索发现的阻碍者。因此在教学中,对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应予以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让孩子在音乐美的感悟中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教学内容趣味性,培养儿童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强调儿童的积极参与性,在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前提下应注重其音乐的体验和创作能力的拓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其品格的培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关注儿童是否能弹好一首乐曲,而应该关注儿童是否在快乐中弹这首乐曲,时间久了,弹琴当中的快乐与满足会促进他们向着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去探索。

传统的钢琴教学,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者而不停地灌输,学生在被动中只能毫无选择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受到打击,长此下去就失去了钢琴学习的兴趣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常在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基础上,热衷于弹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而且从乐曲的创作背景、所表达的情感方面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这就是兴趣的使然,兴趣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他们遇到困难能坚持下去的动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弹奏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或歌曲,如果遭到教师和家长以影响手型、姿势等一味的反对,就会扼杀他们对钢琴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应多和孩子交流并给予合理的引导,让孩子对自己喜欢的歌曲和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鼓励他们多加探索,让他们的演奏技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曲目中不断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布置一些他们喜欢的曲目,通过引导和探索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钢琴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能力。

二、注重儿童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培养

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也是其发散性思维拓展的过程,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对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从而开发其智能,钢琴的美育功能才得以体现。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有启发式、联想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讲述作品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而且不能忽视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讲述,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乐曲的情感,让其带着情感去演奏,并加入自己的体会。例如教师在讲授《威尼斯船歌》时,可以让孩子联想自己此时就坐在船上,随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轻轻荡漾,感受着水面两岸的威尼斯独特的建筑。通过这种想象让孩子更好地体会曲调所表达的意境,充满感情地诠释音乐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摆脱他们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借助情景性教学法,通过故事性的描述对经典乐曲的解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用心去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让他们明白演奏的过程就是诠释音乐美的过程,也是情感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例如在讲授《圆舞曲》时,先让学生体会3/4拍节奏的强弱规律,想象自己就是踏着舞步旋转的、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样在乐曲的演奏中就能较好地诠释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比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强弱弱的节奏规律效果要好得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激发想象力,才能创造性地有所收获。因此,儿童钢琴教学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儿童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钢琴演奏中情感得以升华,通过自身的演奏获得自信与满足,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通过生动的语言,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

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虽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而且易受干扰,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非常强,这些都是成人所不及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儿童生活,生动形象的比喻是孩子最乐于接受的,在运用比喻的时候要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音符的世界中畅游,让学生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启发、激励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比如在教授学生音符时值这部分时,可以用切蛋糕来比喻,完整的蛋糕就好像是一个全音符,从中切开一分为二就好比是两个二分音符,平均分成四份,就好比是四个四分音符,这样的比喻不但把音符的时值从数和量上形象的说清楚了,把本身枯燥的乐理知识形象化,而且紧贴儿童的生活体验,是他们非常乐于接受的。同样,一些抽象的乐理知识、技术难点、手型等都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和学习一定使孩子向往上钢琴课。试想,如果在学习这些抽象的知识时,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死记硬背,孩子势必会产生抵触情绪,时间久了,就逐渐的失去了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生动的语言描写就好比给音乐插上了翅膀,让每一个音符飞进孩子的心中,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了他们坚毅乐观的性格、善良美好的品格、积极向上的心态、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显现了出来。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钢琴教育的目的也同样如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只重视孩子学会了几首乐曲、达到了何种程度,而应该在乎孩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得到快乐,是否有助于他们能力、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孩子言语的激励和情感的交流,以技能训练为基础,重视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品质发展为重,注重儿童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教案《小小的船》 下一篇:略论电视与音乐的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