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心肾相关理论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肾脏病变

时间:2022-07-18 11:32:15

运用心肾相关理论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肾脏病变

【摘要】临床上长期高血压等心血管病(CVD)会导致肾脏病变,而多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见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病关系密切。本文从中医学对心肾相关的认识对CVD肾脏病变进行分析,为CVD肾脏病变在治疗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肾相关;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心肾相交

临床上长期高血压等心血管病(CVD)会导致肾脏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肾灌注下降,可以导致肾衰;冠心病患者多具有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肾脏病危险因素,也促进了肾脏病的进展[1]。而多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CHD)等心血管疾病,可见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病关系密切。中医学运用“心肾相关”理论对心脏与肾脏之间关系做出完整阐释,指出两者之间重要的相关性。这种“心肾相关”理论为CVD肾脏病变在治疗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建立了CVD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信心。

1 中医学对“心肾相关”的认识――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和肾脏是指其功能活动体系,认为心肾二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心肾相关”是指心、肾在生理、病理、病证、治疗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1.1“心肾相关”生理联系――心肾相交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明确提出了心肾相交的理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由此可见心肾相交在中医学理论中的本始含义为:心为火脏,肾为水脏,心肾相交,即阴阳相和,故人体康泰[2]。心肾相交包括广义相交与狭义相交。广义的心肾相交实际上是心肾之气相交, 它涵盖了心肾之间的所有协调关系,具体地说, 心火下降于肾以资肾阳, 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心阴使心阳不亢; 其次,心为君火, 肾存相火, 命门之火为心火之根, 二火相交则气血流畅,人之生长发育,五脏六腑之功能才能正常;再者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 肾阳足则心阳不亏, 从而制约心阴,肾阴可以滋生心阴, 肾阴足则心阴不亏。狭义的心肾相交是借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比喻心与肾的相互关系。五行之中心属火,肾属水, 心肾两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影响称为水火既济,即心火下交于肾, 以助肾阳温煦肾阴, 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心火, 使心火不亢, 心火与肾水上下交通, 维持二者生理功能的平衡。

1.2“心肾相关”病理联系――心肾不交

在病理状态下,心与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血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之为心肾不交。广义的心肾不交表现为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之心肾阴虚,或水气凌心、心肾阳虚之候等,而狭义的心肾不交则主要指心火不能下行和肾阴的不得上行而致的心火亢、肾水衰征候。根据“心肾相关”理论,心病日久必将累及于肾,使肾脏受累。肾脏受累又可以反过来加重心脏疾病,以致最后出现心肾同病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可将心血管疾病并发肾脏病变分成以下3种证型:

1.2.1火衰水凌型 是指心火虚衰不能下温肾水,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饮凌心,而致心悸、喘息不能卧、小便不利等症。在治疗方法上常以温阳助火以制水。

1.2.2火旺水枯型 是指心火亢盛,肾水枯竭不能上济心火,而导致肾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的病症,症见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耳鸣耳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等,故其治疗的重点在于滋肾水,降心火。

1.2.3水火俱虚型 本证多指的是心肾阳虚型。一般正常下,心肾之阳协同共运,以温煦脏腑,运行血脉,气化津液等,若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使心阳虚影响至肾阳虚,或肾阳虚影响至心阳虚,使之心肾之阳两虚。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尿少身肿,身倦欲寐,唇甲青紫等症。在治疗上宜温补心肾,以利水消肿[3]。

2运用“心肾相关”确立治疗大法

2.1心肾同治,本标兼顾。心血管疾病的肾脏病变虽然时有偏重,但毕竟为心肾同病,其治疗原则是:补心须实肾,补肾须实心;既要泻又要交,既要补又要通。在《慎斋遗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4]。故在临床上治疗心病的同时须根据不同证型佐以滋肾、温肾之品,实为真谛。

2.2建运中焦,运转中枢。《丹溪心法》指出:“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医宗金鉴》云:“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 脾居中州,司运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阴阳水火升降赖于气机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建立中气,充实心肾之法,用于治疗CVD肾脏病变,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心肾阴阳都有赖后天充养,因而建立中气,使气血得生,则心肾阴阳亦得补,如是心肾得济,中气不虚,升降有序,心肾可得交通。

综上认为,心肾相关性是对心肾二脏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所以通过灵活运用心肾相关理论,对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肾脏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卫峰.重视心脏病学与肾脏病学的相互联系[J].诊断理论与实践, 2006 ,5(3):197-198.

[2]郑红斌.心肾相交的理论渊源[J].中医函授通讯,1999,18(1):19-20.

[3]陈政光.浅论心肾不交[J].中医药研究,2001,17(1):55-56.

[4]吴同玉.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药,1999,22(4):212.

上一篇:痔上直肠粘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痔78例报告 下一篇: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腹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