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8 11:11:08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改善血循环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囊0.1g口服,每日3次,14d为一疗程。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发病第1d、3d、7d、14d时血清VEGF浓度;记录入院时和治疗14d脑梗死灶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监测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患者血清 VEGF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发病第7 d 时明显高于第3 d 和第14 d (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2-042-03

DOI:10.11876/mimt201502015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管腔在短期内出现狭窄和闭塞,导致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脑梗死急性期及时准确治疗可以防止疾病进展,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认为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起着重要调控作用[2]。有研究证实,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损伤有保护作用[3,4]。因此,笔者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表达影响及临床疗效,以期为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更多依据。

1 一般资料与分组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脑血管疾病标准[5],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有出血性疾病者,发病前2周内有大手术和头部外伤史、肿瘤、严重感染和慢性心、肝、肾脏病史者。本次观察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病例选择及分组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急诊及神经内科,发病时间不超过24h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0~85岁,平均(68.0±11.3)岁,其中脑干梗死10例,基底节梗死26例, 脑叶梗死21例,小脑梗死3例。根据Pullicin公式[6]计算梗死灶体积,将其分为大(>10 cm3)、中(5~10 cm3)、小(0.05),具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改善血循环药物以及神经营养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009)0.2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 E胶囊0.1g口服,每日3次,14d为一疗程。脑水肿明显者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2.2 观察指标

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两组患者发病第1d、3d、7d、14d时血清VEGF浓度;⑵记录入院时和治疗14d脑梗死灶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⑶综合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监测用药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等检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

2.3 标本收集及处理

清晨空腹各采血2mL,静置在试管中30min, 以3000 r/min离心15min,收集血清,-80℃低温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VEGF含量。试剂盒由美国TPI Inc公司,ESL808酶标仪由美国Bio-tek公司生产。

2.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7]。包括⑴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⑵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⑶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5)恶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双侧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变化情况

发病后第1d、3d、7d、14d,两组患者血清 VEGF浓度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发病第7 d 明显高于第1d、3d 和14 d;两组患者梗死后第1d血清VEGF浓度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d、7d、14d,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两组患者梗死灶体积和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梗死后1d梗死灶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P

3.4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及出血倾向;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脂等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4 讨论

脑梗死后局部脑组织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大量自由基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重要原因,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损伤[8-9]。VEGF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主要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增生、移动和抑制其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调整血管渗透性。在生理状态下VEGF表达水平较低,在病理状态下,如脑缺血后,通过激活VEGF/VEGFR受体系统,小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VEGF高表达,从而促进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生成及侧支循环建立,保护神经元,减轻缺血性脑组织损伤[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VEGF 变化随着病程呈动态变化过程。在急性梗死后第7d患者血清VEGF浓度最高,梗死后14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表现为动态增高过程。说明VEGF表达受正负反馈调节,在脑梗死急性期,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氧等因素能迅速上调 VEGF 表达,提高未成熟神经元存活率,促进新生脑血管形成,随着侧支循环建立,病情好转,脑血供得到改善,VEGF 产生逐渐减少。

丁苯酞是我国从芹菜籽中提取左旋芹菜甲素消旋体,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国家一类新药。研究证实[12],丁苯酞能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改善能量代谢,作用机制包括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后第3d、7d、14d,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理建议(1998年).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J].1998,15(5):259-261.

[2] 童小文,朱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1,9(8):943-944.

[3] 吴学良,刘特炯,陈勋,等.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50-52.

[4] 尹春丽,王耀伍,李永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142-145.

[5]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9(6):376-381.

[6] Pullicino P, Neleun RF, hendall BE,et al. Small deep infarcts diagno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J]. Neurology1980,30(10):1090-1096.

[7]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8] M?RG?RITESCU O,PIRICI D,M?RG?RITESCU C.Vegf expression in human brain tissue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Rom J Morphol Embryol,2011,52(4):1283-1292.

[9] Jun Yan,Judith M. Greer,Pamela A. McCombe.Prolonged elevation of cytokine levels after huma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with evidence of individual variability[J].J Neuroimmunol,2012,246(1-2):78-84.

[10] Zhenggang Z, Michael C.Vaecnlar Enduthelial Gruwth Factur and Angiopoietins in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 Elevier Science lnc,2002,(12):62-66.

[11] HANSEN T M,MOSS A J,BRINDLE N P J.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angiopoietins in neurovascular regeneration and protection following stroke.[J].Curr Neurovasc Res,2008,5(4):236-245.

[12] 鄢学芬,詹瑾,黄叶宁,等.丁苯酞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7(17):1498-1500.

上一篇:园林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DC―CIK技术联合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进...